首先必须考虑现实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而不是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犯罪故意,不是考虑行为人原本打算实施的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其次,通 (34)参见赵秉志:《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180页;赵秉志:《刑法总论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加重犯的既遂;在基本犯未遂但发生了加重结果的场合或者在加重结果出于直接故意而未发生且基本犯既遂的场合,均可成立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在加重结果出于 问题研究;另一类是关于《刑法修正案(六)》中的具体犯罪问题研究。 关于《刑法修正案(六)》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学者认为,《刑法修正案(六)》通过规定堵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2.html -
了解详情
或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据此,内幕交易罪的主观要件只能是直接故意,而且又有获取利益或者减少损失之目的。刑法第180条虽然没有此规定,但行政法规 罪》,载赵秉志主编:《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第831页。 刘宪权《犯罪研究》2003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4.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结果才能认定的,例如,负有作为义务能够作为却不作为造成死亡结果的发生,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但如何判断行为人是意图造成伤害的结果而成立故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周光权、卢宇蓉:《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5期。 ⑥于改之:《不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91.html -
了解详情
从我国刑法对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规定来看,理论界对结果加重犯的解释是坚持至少过失,没有人会承认偶然的结果加重犯。我国刑法理论对结果加重犯研究仅在一些 后者的处理宽容得多。刑法理论应回答结果加重犯为什么被加重。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认识结果加重犯加重结果的刑法意义,德、日刑法学界很早以前在探讨结果加重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5.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终结是启蒙思想洗礼的结果。作为资产阶级刑法典范的1810年《法国刑法典》虽然没有犯罪故意和过失的一般规定,但是,在该法典的总则中却有精神病人和不可抗力的一般 为指导,因而不可能合理地论证一个人犯了罪为什么要负担刑事责任的问题。当然,它们的研究也并非毫无意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也为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上所说的错误,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犯罪故意的成立及其刑事责任有着重大的影响。有些错误,可能并不阻却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持的立场不同,已陆续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因此,了解德、日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实际上只须在禁止错误(日本通说仍称法律的错误或违法性错误)的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1.html -
了解详情
到法律规范中成为法律的明文规定时,就具有了法律的属性。在讨论和研究犯罪构成的属性问题时,脱离具体的理论环境和明确的法律规范,形而上学地绝对地肯定犯罪构成 体系,然后将案件拿来与所搭建的这一体系进行对照与比较,看是否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成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62.html -
了解详情
杂志社1988年修订再版,第272273页。 [30] 见(日)藤木英雄著:《公害犯罪》(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758页。 [31] 参见(日 志、刘志伟:《犯罪过失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载《法学家》2000年第5期。 [55] 参见姜伟著:《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2.html -
了解详情
借鉴.陈明华.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 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刁学出版社,2003.475. [29]张明楷.刑法学(上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92. [30]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81....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