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或予以损害赔偿的权利;救济的方法是由程序法规定的,是实现救济权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是指在民事诉讼的进程中,当事人所 法院是负责受理这一申请的机构,那么该机构一旦受理,要否举行专门的听证程序?6.如果对侵权行为是否存在进行专门的裁判,应由何方承担证明责任,是否需要倒置?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裁判文书在说理方面一直非常薄弱,不能根据特定案件的事实,进行有条理的,有逻辑性的分析,以明辨是非责任。许多判决书在叙述认定事实以后,直接得出判决结论 连接被告提交的证据及证明内容,体现当事人举证义务与判决理由的一致性。二是要注重结构的层次性,要按照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和民事诉讼的规律和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3.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的,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妥协。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如果穷尽了所有的举证、辩论手段仍不能认定案件事实,法官就只有判定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败诉。这与刑事诉讼中 的问题。 六、余论 本文的议题是民事诉讼程序,关于这一议题的讨论主要是从理念出发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宣扬或者提示一种现代民事诉讼的制度理念,我们相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
而法院则有权调查对案件有意义的事实和收集证据,。[6]原苏联民事诉讼法学家多勃罗沃里斯基更明确地指出:苏联诉讼的证明制度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在于,不仅当事人(原告人、被告人,参加案件的检察长或被吸收参加案件的第三人)等有责任向法院提出能够证明自己要求的证据,而且法院也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1.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关系,确定高度盖然性的证明原则,合理地运用自由心证主义。 「关 键 词」民事诉讼,审判方式,证据制度,举证责任 「正 文」 引言 改革 《中国法学》1997年第 3期。 [15] 陈响荣等:《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确立高度盖然性原则》,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2.html -
了解详情
,则主要是指原告用来证明前述事实并最终证明自己实体权利主张的证据材料,其次指有关的法律规定。(注: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 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页。)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也应当借鉴这种做法,降低原告在起诉时的主张责任,原告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3.html -
了解详情
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期限内提交。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有困难的,应在指定期限届满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这个规定虽然明确了法院可以为当事人指定 第一卷。 主要参考资料 1、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 2、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张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0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如上所述,举证责任应包括行为意义的提供证据的责任和结果意义的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 政法学院1980年印,第254-255页 (2)翁晓斌:《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J],《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纠纷不能在正式审理之前得到解决,正式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法官也将面对着清晰的案件争点和围绕争点进行的证明材料。从整体上看,各国加大了对审前程序的立法 庭审程序并立的改革观》,《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齐树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6.html -
了解详情
不在此限。因此,提出证据说明书的案例日增。 四、对我国的启示 证明责任理论曾被誉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而面临当下现代型诉讼的时候,脊梁日益沦为尾骨。日本为了减轻 (中)(J).判例时报1991(Nol383)。 {17}陈刚,林剑锋.论现代型诉讼对传统民事诉讼理论的冲击(J).云南法学,2000,(4)。...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