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者认为应当有这一规定,理由主要有两点。(注: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页。)第一是有利于保护第一个买方的合法 彻查物的来源,从而节约社会资源,真正地保障交易顺畅和安全。 从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分析,不规定特定物要比规定特定物似乎更有利于促进物流。不是与本文第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07.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22]换言之,在制定民法典时,不宜彻底抛弃《民法通则》,而应剥离其中的民法共性规范,作为民法典总则的蓝本。 第二,通过整合完善《合同法》、《物权法 人格权限制规则会有所变化,即便是公众人物,其在网络上的人格权也应当受到保护,如其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不得随意被公开。第三,网络环境中更应当注重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4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理论可以被认为意味着在一般意义上对法、法律或者法律制度的理论性分析。法律理论以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法律的性质的系统理解为目的。[22]牛津大学的约 ]比如周汉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3]参见梁慧星:《论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载《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承载的价值观便难以适应。对此,从隐私权在我国的境遇即可见一斑。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没有将关于个人隐私这一利益类型化为隐私权,作为法定权利加以保护 单个的自然人与法人之间,在经济地位与资源、信息的占有上不可能处于同一地位。到20世纪大量跨国公司与大型企业集团出现,这种不平等更为深刻地表现出来。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9.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义务。[1]下文梳理这一条款的具体含义。首先,我们分析该条的哲学、宗教基础和历史背景,然后分析其性质,接着分析这一条款对国家设定了什么权利 他人歪曲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公众面前的形象。[95]信息自决权是自我表现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保障个人自行决定其个人信息是否向他人公开,是否允许他人使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4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于相关当事人的范围,应根据政府信息的性质来判定,如果是涉及私人切身利益的可依据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来判定;如果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 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主要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载《中国法学》第2007第5期。 {4}谢怀栻:《民法总则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5.html -
了解详情
技巧;二是法律职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问题;三是查找所需法律资料、信息的方法,运用法律资源的能力 ,受培训者还得上课课程包括法官讲授的民法和行政法检察官讲授的刑法以及文职人员讲授的行政法。这些培训强调的是法律制度所需的技巧,即提供初步意见并起草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12.html -
了解详情
。[7](P74)可以说,国际社会在个人私生活权利的保护方面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于个人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的概念,个人信息权的财产性质得到认可并在国际、国内经济 意愿,不可强行征集和使用。因此,对个人信息的征集和使用,应征得本人的同意或授权,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二,知情权。信用当事人应有权利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9.html -
了解详情
命令服从表征,故亦与私法自治和权利本位的民法有本质差别。这样的法域定位既利于市场失灵的克服,又有利于市场主体私权的保障从而确保市场获得最理想的效率 赋予广告主、经营者提供生产、经营及产品信息的义务,以改变信息偏在问题;运用税法、金融法及其它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引导经济人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一致,使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39.html -
了解详情
专用发票、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伪劣产品、假药、劣药、合同、内幕信息、虚假信息、婚姻自由、配偶、家庭成员等;从行为角度看,诸如占有、买卖、贩卖、 对刑法上的占有并不重要。[40]另有学者在分析了日本刑法中的占有后,指出刑法中的占有与民法中的占有在性质、占有主体、占有意思、事实性支配等方面都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