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见2005年9月20日,《人民法院报》社长杨润时在江苏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加强调解工作,积极构筑和谐社会。 [2] 赵年 出版社2000年版,第57~58页。 [8] 章武生等:《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195页。 [9] 张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31.html -
了解详情
但以模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方式间接剥夺当事人意思自治权的情形却时有发生。在这种模糊调解情景中,由于当事人对于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以及是否放弃了权利、放弃了什么 裁定并未并列。这样不仅使生效的民事诉讼调解的监督处于空档,而且遭受恶意诉讼调解损害的第三人无法申请再审,也使人民法院纠正恶意诉讼增加了难度。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移送审判庭之前,由立案法官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化解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立案调解工作由人民法院的立案庭负责。立案调解将简易民事案件化解于立案阶段,其前提是 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所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诉前调解协议与其它合同不同的只是当事人之间事前已经存在了某种法律关系。它无论是设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2.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原则私法自治原则充分体现。因此也是符合民法精神的。 总之,诉讼调解能够节约司法资源,有效降低诉讼的对抗性,在提高诉讼效益的同时更加人性化。 方案严格基于法律形成,而是来源于当事人双方对解决方案的认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61.html -
了解详情
首选。因此,应当赋予被害人程序选择权,让其自主决定请求赔偿的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制定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协议,进而结束关于损害赔偿的审理活动。 (4)健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机制。借鉴民事调解的成功经验, 发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调解人的参与面,充分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和对抗性弱的特点。本文通过2009年以来武陟县人民法院所审结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后,深刻阐明了刑事附带 的犯罪行为,而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根据我国司法解释《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4条明确规定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51.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制度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作了 协议的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不得侵害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原则。 3、平等性原则。这也是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由于刑事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39.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十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出庭的检察人员、书记员提出回避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指派该检察人员出庭的人民检察院,由该院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第 机关、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给付,被害人又坚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65.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可能损害当事人的检察救济权利。 申请检察机关抗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民事救济的权利,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的目的,在于通过民行检察权监督和纠正审判权的 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据此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按协议履行。而检察机关的调解协议没有被赋予民事合同性质,也不具有可诉性。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80.html -
了解详情
,一旦目的达到,就不再履行承诺,即使申请执行也难以执行兑现。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分农村、城镇人口计算 的实际,对被告人依法免除刑事处罚。使双方当事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促和解政策中受益。 3、被害人确实受到人身或物质损害,其自身就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