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威慑(optimaldeterrence,也有人译为最优化威慑)。 其含义是指,法律制裁的目的非在达到完全威慑,而是在求得威慑的效果维持在对社会之边际利益的贡献 而从中获得儆戒。(参见前文中威慑功能特征的具体性一节。) 与刑罚的预防目的相对应,威慑也分为一般威慑和特别威慑。一般威慑即行为人因恐惧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2.html -
了解详情
两种自由刑被普遍接受和认可。而短期自由刑却因刑期短无法达成刑罚目的、使受刑人难以重返社会等诸多弊端而备受诟病。基于此,一些 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7: 410. [5] 赵秉志。 当代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纲[J]. 中国法学,2008,( 3) . [6] 马云鹏。 试论短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967.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目的,也解决不了累犯客观上存在的根本现实。正如李希慧教授所言,完善的刑事立法只是刑罚目的实现的前提,除此之外,还有赖于刑事司法的进一步完善。(24)因此,为何会出现行为人接受刑罚惩处之后的累犯现状,倒是值得我们立法与司法人员共同深思的问题。毕竟,累犯作为刑法的规则设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60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而考虑增设新的罪名,扩大犯罪圈,使刑罚的属性发生一定的变化。又如基于刑罚目的的考虑而对村官职务犯罪增设新刑种,使刑罚不仅 政策必须要求立法者为了避免不必要地将某些行为列为犯罪,同时为了在一般人思想上维护刑罚的严肃性,必须将刑法所必须归罪的行为范围限制在维护公共安全秩序所必需的最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425.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范围,使其变成非常具有政治动员效力的力量,但是更容易变成依附于其他刑罚价值,乃至政治意识形态的形容词。民粹主义与功利主义结合就是功利主义,与报应主义结合 ,不仅是由民众作为法律的主要适用对象而言,还由立法权的来源以及适用目的决定的。刑罚民粹主义是民众践行直接民主观念的一个极端表现形式。以美国三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091.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缓刑的的条件包括:1、必须具备的条件(1)适用对象是判处较轻刑罚的犯罪分子。必须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能宣告缓刑。判处管制 ,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量刑均衡性,利于分化瓦解犯罪,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3)属于重点打击的犯罪。刑法重点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容破坏,否则会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460.html -
了解详情
风险,确实是对待这一问题应有的理性态度。 (二)风险社会背景下刑罚的目的 由于刑罚目的问题是刑法秩序维护机能与自由保障机能冲突与协调问题的指示标志, 可能导致取消法律的法律虚无主义。[15]在风险社会下,恰当的处理方式就是形成合目的且合理的刑事政策。其中,合目的性要求充分考虑到社会防范各种风险的需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130.html -
了解详情
和目的观来做判断。也就是说,不能犯的认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那些不值得刑罚处罚的未遂类型排除出去。具体说来: 首先,判断行为人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意志的危险。在 ,甚至,如果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反而会嘲笑他们的无知。从刑罚目的的角度,处罚此类的行为也没有预防的必要性。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错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335.html -
了解详情
的代名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刑法学界就量刑规范化理论中的相关问题如刑罚目的与量刑的关系、量刑原则、量刑基准、量刑情节、量刑程序等进行了广泛 人民检察院有异议的;人民法院认为有开庭审理必要的。有利于人民法院在审理时能够听取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罪犯本人等多方面意见,增强司法公信力,确保减刑、假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779.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即使行为人根本没有可能为合法举止的时候,如果按照规范的秩序任务国家可以对行为人处以刑罚⒆,罗克辛在坚持期待可能性作为罪责要素、反对个体工具化而要求严格遵守罪责原则 法秩序相矛盾作出价值评价的标准。有责性则是对行为体是否与精神法则与刑罚目的相矛盾作出的价值评价的标准。可罚性则是对行为体是否与其他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1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