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起源主要是指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社会组织和行为规则有什么特征;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法;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有什么区别等问题。{1}(P.98)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法理学 中,人类社会就有了我们称之为刑法或民法的规范。法人类学派的奠基人马林诺夫斯基在《野蛮社会中的犯罪与习惯》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学学者认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34.html -
了解详情
,促使传统礼法走向裂变直至分离。沈家本、伍廷芳建议仿效西方各国,将刑法、民法、诉讼法分开,尤以制定诉讼法为急务,这样才能在司法领域与列强接轨,从而使中国 ,避免司法本身的专业性所带来的偏狭和专横。 在皇权强固、民权不伸的古代社会,不可能建立具有现代民主、自由精神的律师制度,有的只是被贬称为讼棍的讼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98.html -
了解详情
混合法是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传统,它作为一种内在的传统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法律实践活动。中国的混合法根植于古典社会的生活实践活动 ,并计划编纂判例发给各级法院比照援引。1962年3月22日毛泽东同志批示:刑法、民法一定要搞。不仅要制定法律,还要编案例。{8}可以说,在当时的混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91.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研究如何区分以及区分的意义何在?这两种类型的法学研究在思维方式上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这些问题的确也关乎着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发展。西方法学发展史 等等,属于法学中的法律理论研究;在民法学领域,对民法调整对象的探究[40],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探究[41],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研究,等等,很可能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二而一的,法律部门更谈不到什么划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民刑不分,诸法合体,从现在的观点虽然也可以分辨出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成分,但是它们 的重要指标。不难发现,当代中国由于国家干预的加强和市民社会对政治领域影响的双重作用,各个法律部门都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公法与私法因素在各个部门中相互混杂,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律是公正与善良的技艺,等等。但做这样的设定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从这些本身尚需要作初始界定的命题能否作进一步的推理,以至于 茨的化合术( 第6章) ,论题学与公理学( Axiomatik,第7 章) ,论题学与现代民法学者的理论( 第8 章) 。我们感兴趣的,是他在著作第8 章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1.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用益物权形式,为调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了十分精巧的法律工具。在我国古代,受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的限制,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主要是为了取得地租,与之 体系结构之支柱[15](P254)。虽然其中的物权行为无因性在现代民法的发展中有相对化的趋势,学者对之多有非议。但总的说来,物权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些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41.html -
了解详情
科学。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是追求精密性、确定性、实证性与严谨性,这些属性是古代科学至少是其大部分领域所欠缺的。古代人虽然也在科学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 的视角对权利义务的体系进行一般性的阐述。[23]达贝罗在《现代民法体系》中对权利义务的概念、主体、客体、分类及其发生、消灭之原因进行探究。如果说特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73.html -
了解详情
权占有,对一切非占有,而言,应推定占有人有权对占有物行使权利,至于占有人有什么权利则在所非问。[10] 应当注意权利证明文件的转移占有问题。在这种公 雇男女)作为典权客体的现象,但这显然与现代法律精神相违背,早就人废弃之列。 [21]参见张晋藩:《中国民法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6.html -
了解详情
权占有,对一切非占有,而言,应推定占有人有权对占有物行使权利,至于占有人有什么权利则在所非问。[10] 应当注意权利证明文件的转移占有问题。在这种公 雇男女)作为典权客体的现象,但这显然与现代法律精神相违背,早就人废弃之列。 [21]参见张晋藩:《中国民法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