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 条规定,解释契约和履行契约应顾及交易上之习惯。[27]但是在《德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仍然对日耳曼习惯法进行了一定的继承,德意志法上的某些 如上文所有,由于民事立法具有不周延性,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遇到因民事习惯而产生纠纷并进而依据民事习惯作出裁判的案件。2005年3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7135.html -
了解详情
由具有婚姻或血缘关系的个人组成的共同体(团体)。 (三)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9]5。婚姻家庭的价值理念不同于人格 如,尽管理论上婚姻家庭中财产契约与一般财产契约应当具有本质区别,但《德国民法典》的亲属编第1408条明确夫妻财产契约为合同契约,应适用合同法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459.html -
了解详情
身份法以及财产法等基本内容。但问题是, 传统的潘德克吞体系下民法典是财产法典, 《民法总则》也是财产法总则, 缺乏相配套的调整人身关系 形成[M].李静冰, 姚新华,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37]德国民法典:第4版[M].陈卫佐,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 [38]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840.html -
了解详情
blo?e Solidarit?t)、不可分给付时的多数债务人或债权人;(4)债的产生,包括法律行为(合同和单方法律行为)、侵权行为(Vergehen/Delicte);(5 关系等。其后,第四章又改称其他原因产生的具体之债,以表明立法者并未穷尽这些债务关系。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中债法的结构为:第一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4871.html -
了解详情
分离论”产生了冲击。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物权的内容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并且呈现出以下特点:(1)用益物权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在《德国民法典》 更多地考虑了经济生活的实际。 [30]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第39页。 [31]参见谢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606.html -
了解详情
益权。[6]其次是财产用益权不得对抗该用益权设定前产生的债权人。《德国民法典》第1086 条规定:“设定人的债权人,如果其债权是在设定前成立的 高度概括性,以及强烈反映意思自治的灵活性,使它具有弥补物权法定原则的作用,现代一些发达国家民法典仍保留役权制度就是证明。除弥补不动产租赁的缺陷、为用益他人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887.html -
了解详情
一部 “以德意志人的能力融会德意志的精神所制定的简单明了的国族法典”。[4] 德国民法典没有照搬蒂堡教授的意见,却深受德意志民族的理性主义和团体主义思想的影响 股份以及请求查询公司财务会计账簿查阅的权利,系由股东依照自己意思行使并能产生预期效果的权利,为个人权利。需要公司股东投票决定的事项,股东可自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284.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作为权利发生的条件来对待呢?如把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为产生权利的要件呢。对于实体法来说,无论是把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为法律行为 ,页374—375。 [22]普维庭,见前注[13],页414—415。 [23]《德国民法典》涉及意思表示无效的一些表意行为,均是从反面作出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37.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准确、体系严谨著称的《德国民法典》会形成这种状况?有学者指出:如果将权利受到侵害的效果视为新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产生,则显而易见的一种 权请求权,前者如合同关系的当事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后者如基于违约或者侵权行为产生的请求权。[51]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请求权或者与各种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21.html -
了解详情
世界观,决定了以此为依据的德国民法典不可能承认一种对自身的原始权利。关于第二个原因,在当时的立法者看来,债的产生以财产价值受到侵害为前提 [C].香港: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413 [12][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M].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