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在处理共同犯罪案件时,遵循的是一条 ;放纵了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被害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因此,轻伤害案中的共犯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轻伤害案件中的共犯问题应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76.html -
了解详情
是官方所认同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原则。 [6]柳芝诉陈马英李青翠伤害案,《龙泉司法档案》,M003/01/07049/0035。 [7]俞志梅诉 《龙泉司法档案》,M003/01/00527。 [8]季业马珠诉陈贵松伤害案,《龙泉司法档案》,M003/01/07185/0040、0043。 [9]相关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7.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主要依靠当地和解赔偿习惯法解决刑事冲突,致使很多主要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诸如故意杀人等得不到举报,无法进入国家刑事司法程序,仅仅通过和解赔偿习惯法和解解决 和解确认制度 在中国藏区,有相当一部分刑事案件属于轻罪案件,[11]如故意轻伤害案、过失重伤害案、情节较轻的过失致人死亡案等。对这一部分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2.html -
了解详情
和人数的12.7%和9.9%.经审查,起诉轻伤害案件25件27人,占受理轻伤害案件数和人数的54.3%和52%.起诉后因证据发生变化撤回起诉2件2人。不起诉 为准。但目前鉴定主体混乱、程序不规范,有时数次鉴定数个结果。如马某故意伤害一案,在公安侦查阶段公安部门鉴定为轻伤,在法院审判阶段,被告人马某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18.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以及自我决定权曾经一度被冷淡甚至搁置。[60]例如,在哈特的观念中,伤害案中的被害人同意不能作为辩护理由,是家长主义的最佳典范。[61]但是,随着 不能够再交由被害人自我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被害人同意,行为人仍构成故意伤害罪。[63]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死刑案件(指的是行为人罪行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3.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的顺利进行。 三是虚假鉴定。鉴定人出于某种目的,或者是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故意提供虚假或者部分虚假的鉴定结论。这些虚假的鉴定结论以正常人的知识水平不能辨别 案件的鉴定需要另一方当事人配合,但是对方往往不配合,故意拖延鉴定时间。如笔者所在法院审理樊某诉某公司伤害案中,樊某在为被告安装灯管试电时,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82.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轻伤害案”、第二百四十五条的“非法侵入住宅案”、第二百五十二条“侵犯通信自由案”、 的刑事案件。可能是罪行较轻的案件,也可能是罪行较重的案件。就连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也可能成为自诉案件,与一般概念的自诉案件是轻微刑事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22.html -
了解详情
并非蓄意实施犯罪活动,而是过失造成危害结果,触犯了刑法,如交通肇事案、过失致人伤害案,过失损坏财产等,这类犯罪因为没有明显的主观恶性,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持后悔和悔罪 从轻、减轻处罚。 (3)累犯不适用刑事和解 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说明主观恶性比较深,如果累犯适用刑事和解,势必形成以钱买刑的恶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31.html -
了解详情
清楚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并非全部具备才可以对嫌疑犯拷讯,因为有些案件没有赃物,如伤害案,有的案件没有凶器,如赃罪,只有证佐倒是在所有案件中都可能存在的。不过这 明律又源自唐律。不过清律增加了诬证人之人有所偏徇的要求,即证人是故意作伪证,而不是因为认知错误而作伪证。这一内容的增加显示了清代立法水平的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13.html -
了解详情
5类死罪从1982年到1991年平均增长488.33%。其中,凶杀案增加138%,伤害案增加183.2%,抢劫案增加536.5%,强奸案增加42.33%,严重盗窃案增加21倍 。21在我们看来,对这两种犯罪,只有在行为人实施犯罪过程中又故意杀害被绑架人或者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才可以适用死刑,拐卖妇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