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所用,省法院为争取经费,专门就此向省委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8]再以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为例,据悉,为配合这一工作,在中央编制部门的支持 载《三联生活周刊》2001年5月8日。 [13] 参见胡常龙:《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2页。 [14] 参见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32.html -
了解详情
近几年来,通过司法程序控制死刑是死刑限制论者的重要主张。除业已实现的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外,许多研究者主张设立独立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采取不 不具可行性。 (一)现有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已很高,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对事实准确性把握的提升不具有实际意义 我国当前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00.html -
了解详情
和质疑,只要有合理的怀疑就不定死罪,而且只有初审可以判死刑,上诉审和复核程序不得对未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改判死刑,那么多人多次的判断被告人死刑 有时间,等等。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很少出庭,加之没有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因此无论是1979年刑事诉讼法还是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设定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21.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当庭提交并经过质证,法官只能在审判过程中形成裁判结论。此后的二审、死刑复核程序审查的主要对象,应当是一审的审判记录。如果恢复以前的全案移送方式, 下,法庭才可以允许控辩双方宣读笔录。[13] 司法解释已要求法院在开庭审理死刑案件时,对于那些控辩双方存有异议或者对于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被害人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180.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十五条 基层人民法院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基层人民法院对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的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进入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的,原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受本款规定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6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救助制度的设立,都是值得在修法中给以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问题,根据现实的国情,还不宜搞什么三审终审制;更不能实行完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010年6月13日印发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7.html -
了解详情
有损于量刑的公正,同时也影响酌定减轻处罚制度的适用效果。 其四,与死刑复核程序严格程度相当。根据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制度安排,自2007年1月1 ,对于此类案件也能够确保裁判质量。再次,均衡了相关法条之间的宽严尺度。死刑作为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极刑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核准权,酌定减轻处罚作为有利于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1.html -
了解详情
有损于量刑的公正,同时也影响酌定减轻处罚制度的适用效果。 其四,与死刑复核程序严格程度相当。根据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制度安排,自2007年1月1 ,对于此类案件也能够确保裁判质量。再次,均衡了相关法条之间的宽严尺度。死刑作为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极刑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核准权,酌定减轻处罚作为有利于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4.html -
了解详情
复制案卷材料,那么在检察院或者法院应当有复印设备供辩护人使用。 由于我国审判前程序缺乏中立的第三方主持者,检察机关既是被申请者,也是决定者,而且阅卷的 法律帮助。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而且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加之二审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均实行全面审查,所以,被告人可能被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435.html -
了解详情
年9月发出通知:自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正式实施之日起,除本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各地对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三章规定的 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7.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改判被告人死刑,被告人在死缓考验期内故意犯罪应当执行死刑的死刑复核案件,一律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3年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9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