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协议。但是刑法属于公法,而刑事和解却违背了公法的性质毅然赋予了被害人和被告人一些自主权利, 国后,政府对和解这一传统做法仍积极地予以采纳。1954年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第3条规定: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调解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345.html -
了解详情
加入集团或者在集团登记册中进行登记的受害人。因此,为了解决大规模的群体性纠纷,我国《民事诉讼法》专门在第54、55条中规定了optin式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处分实体权利的诉讼权利,如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承认对方请求,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等。 德国法对于私人公益诉讼中原告多重适格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6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且已经全部履行完毕的。其实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就是意味着双方之间的民事争议已毋庸司法强行决断,终结诉讼程序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仍然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6)依此类推,若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而不愿意继续诉讼,即使人民检察院不撤回抗诉,人民法院也可以裁定终结诉讼程序,以了结纠纷。当然,当事人双方的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91.html -
了解详情
,偏重调解与强化民事权利的保护是一种逆向关系,法院越是注重调解解决民事纠纷,就越偏离民事诉讼法确定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目标。这正如徐国栋先生所 事实,解释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疏导,解决矛盾,消除分歧,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另一方面,法官又是诉讼中的审判人员,他可以认定或否认当事人主张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9.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在历尽长达几十次的调解后,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达成了和解协议,圆满地解决了纠纷。[1]尘埃落定之际,我们可以发现,调解在解决这场无休止的 的目的。 2.调解可以经济高效地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相比较普通的民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解决的程序更为复杂。知识产权纠纷往往牵涉到行政争议和司法争议交叉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55.html -
了解详情
;对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的轻微刑事案件,法院采取调解措施,符合条件的刑事案件达成和解协议后应允许公诉机关向法院要求撤回公诉的,法院审查后认为无不当理由, 理念,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追诉程序中的参与地位,确保被害人的实质利益。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为例,除个别案件,被害人较易获得赔偿外,绝大多数案件,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57.html -
了解详情
下的罪行。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因生活琐事、喝酒、打牌、民事纠纷、邻里纠纷而引起的发生在同学、同事、亲戚、朋友之间的,以及初犯、偶犯、未成年人 ,刑事和解也使加害人免受被科以刑罚所带来的交叉感染的不良后果的影响。因和解协议的达成与履行而不再启动或中止对加害人的刑事追究,使加害人摆脱了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4.html -
了解详情
敢轻易涉讼,他们认为一旦涉讼,会更加激化纠纷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因此,和解是民众、官府解决民事纠纷甚至部分刑事纠纷的重要形式。在我国,这种以和文化为基础的 办结后,将有关材料报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审判机关在案件办结后,将和解协议、处理决定书和裁判文书等送到检察机关备案。 参考文献: [1]葛琳.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552.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相关制度的发展。只有在一种类型化处理的思路下,对每种纠纷类型进行深人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学者才有可能在未来制度建设中 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 ,(1).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9.html -
了解详情
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减少到最小甚至消除,更重要的是,双方当事人由此获得了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的基础,对于实现诉讼外解决案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民事证据 因此情形有碍于法院调查的便利,应当予以禁止,即不受当事人之间关于民事纠纷的管辖协议或仲裁协议的约束。同样,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也有相同的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