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妨害作证罪、刑法第307 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第310条窝藏罪中, 一般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上述各罪之行为, 不构成犯罪 充满感性色彩的评价和议论背后, 从规范责任论的角度来看, 正是法官疏忽了期待可能性在责任判断中的要素地位而致使其判决难以服众。在我国传统刑事责任理论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93.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证据来形成量刑建议。而侦查机关则通常将侦查破案作为侦查工作的主要目标,忽略了对量刑证据的全面收集。尽管《量刑程序意见》要求侦查机关收集各种能够证明被告人 参与的案件,或者律师提不出强有力的量刑辩护的案件中,法庭审理几乎都变成对公诉方量刑建议的审查和确认过程。这充分说明,没有辩护方加以有效制衡的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5.html -
了解详情
查清的犯罪。[4](4)疑罪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因犯罪事实和证据方面存在无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有罪判断的疑点的情形。[5](5)疑罪是指诉讼主张 的案件。[9](9)疑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对受理的刑事案件经审查在定罪与否的问题上存在疑问且未得到合理排除的一种状态。[10](10)疑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23.html -
了解详情
观截然矛盾。 其二,社会危害性是一个极其抽象和笼统的概念,不具有可操作性。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带有很大的价值判断成分。正如李海东博士所说:对于犯罪本质 刑事法杂志,2000,(4). [4]黄丁全.论刑事责任中的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M]//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四卷).北京:中国政1999. [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7.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数字电子化形式存在的证据,我们通常称之为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即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为媒介载体产生,以数字电子符号为表现形式,收集、审查和判断时必须借助电子 ,一定要在理解、把握法律精神实质的前提下适用刑事诉讼电子证据。 注释: [1]参见常怡、王健:《论电子证据的独立地位》,《法学论坛》2004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08.html -
了解详情
要受时间、空间等有关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便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发现的案件事实真相过程是一个程序过程 判断的主体只能是审判机关;阶段性:即一定诉讼证明主体在一定阶段适用不同的主观标准,如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只能对犯罪事实作出涉嫌断定,也就是盖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82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只要司法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正确收集、审查和判断证据,就完全有可能对案件事实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定。长期以来,客观真实说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的同时,还必须着重追求程序公正,并兼顾效率,各种刑事证据规则应当在挖掘法律真实与程序公正之间,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97.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应该客观地对待测谎结论,将其作为侦查、审查和判断证据的手段,必要时,在有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有限采用规则将其作为辅助的证明手段 三性为判断标准,认为测谎结论不符合证据三性,不能视为证据的观点源自对证据概念等问题的模糊认识。证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明的基石,其概念、属性等问题一直是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38.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应该客观地对待测谎结论,将其作为侦查、审查和判断证据的手段,必要时,在有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有限采用规则将其作为辅助的证明手段 三性为判断标准,认为测谎结论不符合证据三性,不能视为证据的观点源自对证据概念等问题的模糊认识。证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明的基石,其概念、属性等问题一直是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法院的整个审判活动均建立在对控辩双方取得的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基础上。从该种意义上讲,控辩双方能否在刑事审判中进行平等对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审判 限度的刑事处罚或宣告无罪。在起诉程序中控辩平等的构建之下,控方为了追求控诉的质量,必须在审查起诉阶段全心全意,认真判断被追诉人罪与非罪、罪轻或罪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