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个错误。错放可能放错了一个罪犯,而错判不但放纵了一个真正的罪犯,还错误的处罚了一个无辜者,可见,错判的危害性已经大大超过错放的危害性。 强调惩罚犯罪与人权 存在的基础,是法制不键全以及对人权问题认识的局限。从本质上说,它与现代法治精神是不相符合的。宽和严从刑法上说,实际上就是从重和从轻、减轻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5.html -
了解详情
特色,令人高兴。然而,也自然存在某种隐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刑法的需求和各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借鉴外国刑法,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关键是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刑法上走过的路,可能会成为我们经济发达以后也要走的路,虽然路不会完全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57.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的空白,都需要其他相关法规或制度来予以补充。这让我们对于空白罪状在刑法上的法律属性和明确性怀疑的同时,对它所要承担的人权保障功能不禁感到 空白罪状在罪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6年本科毕业论文 法定原则下的存在有关合理性的追问。 三、正确认识空白罪状的地位和作用 (一)空白罪状存在的合理性 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72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研究)一直受前苏联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犯罪定义是当时采取的刑法上的“类推”原则相匹配的。问题在于,如果说1979年的刑法典所使用的犯罪 而刑事政策是为解决社会犯罪应运而生的。为有一个正确的刑事政策观念,必须正确认识特定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其规律,从而才能更有针对性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存在。这是我们还有可能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前提。这里,我们会发现苏力的一个形式逻辑错误:一方面承认法律人需要接受专业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又否定法律人思维的存在。有 ,并非法律人的思维才是最正确的。比如在吴英案的争议中,张维迎认为刑法上的非法集资罪本身是不合理的,是恶法。[38]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84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36条所确立的犯罪赔偿是犯罪在刑法上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明文规定解决犯罪实体问题的一种责任方法。 五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犯罪民事责任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6]关于犯罪结果的定义,当前理论界的认识并不一致,存在社会关系说、对象说、中介说、利益说以及无对象说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13.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法律具有科学性,反映客观规律。法律的科学性主要依据于统治阶级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然而,我们不难看出,犯罪民事责任制度虽体现了立法者的美好意愿 刑法第36条所确立的犯罪赔偿是犯罪在刑法上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明文规定解决犯罪实体问题的一种责任方法。 五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犯罪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52.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应未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资格,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毕竟不同于临床医疗。故在刑法上增设非法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罪更为妥当;另如,上文提到的遗弃婴儿尸体事件, 相关责任人甚至还可藉以法律认识错误中假想的不犯罪为自己辩解,至少可能争取到减轻或从轻处罚,甚至不以犯罪论。但如若像日本刑法那样设有遗弃尸体罪或秘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19.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应未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资格,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毕竟不同于临床医疗。故在刑法上增设非法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罪更为妥当;另如,上文提到的遗弃婴儿尸体事件, 相关责任人甚至还可藉以法律认识错误中假想的不犯罪为自己辩解,至少可能争取到减轻或从轻处罚,甚至不以犯罪论。但如若像日本刑法那样设有遗弃尸体罪或秘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78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要素的危害行为,认为危害行为自然是刑法中行为最重要的部分。[1]通说认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危害 到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评价客体缺位的现象,并且尝试将危害行为提到犯罪构成之前认识。但是在现有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如果仅仅改变危害行为位置,并不能彻底地改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