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0.9%。1999年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民事抗诉案件占全部再审案件的比例从13.15%上升到24.6%。[3](P304)以这些有效统计数字 理由呢?然而,学界和实务界并没有因此而主张取消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规定,反而力主完善当事人的再审之诉制度。由此可见,法院裁判的终局性受到挑战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32.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进而维护司法权威是审判监督的第一位的职能。我国现行的申诉制度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先向原审法院提出,不服原审法院的判决才能再向上级法院申请 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最后机会,应当选拔实践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深厚的法官审理再审案件,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体现司法权威。 三是逐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3.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的弊端,从名称上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成为申请再审的主体合法化。 2、提起再审的目的应着重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实现程序 以外的独立目的。 这个独立目的应该就是保障被告人人权。 3、不宜将人民法院作为提起再审的主体。 人民法院作为保障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作用体现在止争息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6.html -
了解详情
及级别管辖标准调整后,各省民事审判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高级法院向再审法院转变。 高级法院的民事审判职能,将从原来每年审理部分第一审民事案件、第二 尤其是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以加强监督和指导;进而,通过放宽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准人标准,提高再审案件审查法院的级别,强化中级法院以上的监督指导职责;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5.html -
了解详情
裁决权,如解决执行异议、追加被执行人、变更被执行主体等等,这些权力的行使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密切相关,理应接受检察监督。那种认为执行程序就可以免受检察监督的 再审程序,故检察院民事抗诉权的行使,至少是比当事人申请再审和申诉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当事人容易认可民事抗诉权的存在。但是,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00.html -
了解详情
声明方法被撤销的可能性而被确定,就成为最终解决纠纷的判断。它不但拘束双方当事人服从该判断的内容,使之不得重复提出同一争执,同时作为国家机关的法院当然也必须 程序应适用在认定伪造证据上。通过前置程序确定证据的确是伪造后,才允许当事人就此申请再审。其它大陆法系国家如德、法、日、俄罗斯、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52.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有所裨益。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既判力效力的判决、裁定及调解协议确有错误而 后两年。 2、实质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178、180条集中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实质性条件,即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发布的《关于规定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45.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抗诉发动再审程序是其法律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 两年。 2、实质条件:《民事诉讼法》第178、180条集中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实质性条件,即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752.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款仍将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的兜底条款,说明立法者仍没有完全放弃程序工具主义的思想,程序工具 ,又是不一样的,如人民法院会希望自己的审判指挥权更大一些,民众(潜在的当事人)会希望能制约人民法院滥用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会希望能全程监督诉讼过程,包括在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发现一些可以推翻原判决的法定理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申请再审,要求撤消原判决,但当事人享有的这一权利,通常是通过其他补救方法,如调卷令 行政首长以及上级行政机关有效监督势必导致权力滥用观念的严重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法在再审程序的设置上也突出反映了院长以及上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对保证裁判正确性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