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审判和执行业务却必须落实改进,怎么办? 这是徐昕君的基本问题意识。他为此考虑了各方面的对策,我觉得这样的研究很有价值,也做得很漂亮。我更 的现象个人权力压倒法律规则、家族私益压倒国家公益、自上而下的不法横行。因此,在国家不能切实执行判决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考虑通过某种制度设计,交由私人来执行,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35.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我享有一项法定权力(legalpower),某人(或一切人)就有责任使他的法律地位按我的意志来改变。不过,沃德伦指出,我们也要注意,权力可以独立于其他 15条和第17条所设定的那类情况,权利必须是不受干扰的。问题在于,不管德沃金在这类事情中怎样谈到国家的政治中立,这样的看法并非没有政治的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3.html -
了解详情
的便利是否相符;但是其形式和布局,以及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所欲求的结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统。-霍姆斯(注:OliverWendellHolmes,Jr., 逐渐消失,国家制定法最终将完全取代习惯。尽管人们很容易做出这样的结论,情况在我看来却完全不是如此。如果谁坚持这种看法,那只是坚持用一种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2.html -
了解详情
压迫的主要堡垒之一。总而言之,陪审团制度正在走向衰退、败落,是一定的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断言陪审团制度已经消亡了,尚为时过早。陪审团一旦退出历史舞台, 在不同程度上调动其能动性。正如达马斯卡所言:“证据法已‘官方化’到了这样的程度:只要律师不提出异议,法官就插手证据出示活动”(195页)。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8.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行为的愿望的表示,它以权力和意志为后盾,如有不服从的情况,则以强制力来实现这一愿望表示。从这里,奥斯丁推导出法律义务概念。他认为,如果一个人 有权利的法律正好相吻合,“在承认一个理性的政治道德的社会里,权利是必要的,它给予公民这样的信心,即法律值得享有特别的权威,正是这一点把法律从其他强制性规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html -
了解详情
为了法治牺牲像当代秋菊这样渺小的愿望。我觉得法律应当更具丰富性,特别是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复杂的情况。强世功:您刚才说的似乎是一个悖论。首先 ,而总是在同时进行。一方面我们在放松政府管制,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加强管制。问题的关键在于哪些管制应当放松,那些管制应当加强,我们似乎不很清楚。因此,政府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2.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法的《国法大全》有三、四百万字,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是要消耗半辈子的,对这样的研究对象,对我来说是不可知的。但有了E方法以后,它就是可知的。据我所知 三个例子是市民法。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被认为是调整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是不是这样?让我们用E方法对西塞罗使用该词的情况进行分析。在他的一本关于演说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81.html -
了解详情
混进法学界的疑问,因为学习法律基本上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的。 既然要说说这个题目,我就介绍一下实际情况。 一、边实践,边学习 我是在1975年从部队复员回来之后, 在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干就干了,因此就按照自己对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设想,写出了这部书。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79.html -
了解详情
甚少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知识分子;二是中国知识分子应当首先通过研究对象的科学建构来捍卫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 显而易见,我的上述论断是有道理的,但是从中国社会科学 合谋的设定,很难解释这样的问题。这也可以说是布迪厄理论的局限,需要我们进一步对之加以思考。”[21]仅从当今中国的博士招生情况来看,就存在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88.html -
了解详情
打假诉讼致富,让人啼笑皆非。在这样法律与社会的隔阂过大,严格依法办事明摆着是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下,非理性的“无为无不为”的达观或者“率意随兴而为”的 6日召开)上可以略见端倪(据朱景文教授寄给我的未刊稿“关于后现代法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讨会论文与发言摘要”。借此机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