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这一批复在中国开创了司法审查确认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先河,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民事诉讼法理论上堪称具有标志性意义。此案最终以调解结案[⑧]。(七)从民事诉讼 却可以划归到给付诉讼的类型,因为当事人在提起侵权之诉时通常要求支付损害赔偿。而在涉嫌侵权人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时,只是要求确认不侵犯知识产权,而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5160.html -
了解详情
体例有关:《民法通则》第五章“民事权利”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统统规定在一章中,因此,保护这些权利的责任方式就难以区分。但作为《物权法》是否也应不 过错为构成要件呢?崔建远教授认为:第242条规定的损害赔偿的构成,其客观要件包括无权占有人实施了侵权行为、物权人遭受了损失、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164.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以恢复原状为原则,其归责原则即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德国侵权行为法上的赔偿损失与返还原物,均称为损害赔偿,归入损害赔偿之债,在理论上能自圆其说。我国采取 人有无过错,不适用诉讼时效。这样规定,就将义务与责任严格区分开了。在知识产权、人格权等绝对权部分也可照此方法处理,其优点是能体现不同的绝对权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21.html -
了解详情
《商标法》第 52 条所列举的侵权行为均未以主观过错作为侵权构成要件,根据知识产权侵权原理,只能将这 5 种行为理解为直接侵权,[10](P125)但是,销售 这种反推被允许的话,那么就混淆了区别的标准和区别的意义之间的界限。 应以商标使用作为区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行为标准。在商标专有权中,使用权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2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后果(以填补损害为目的的侵权责任)既是民事责任,也是一种债务。这种债务在传统民法上称为损害赔偿之债。这一意义的损害赔偿的实质就是损害填补 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8页。 [10]参见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9页。 [11]参见曹建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684.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法的探索。随着损害赔偿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以往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式的判断已经不合时宜,从妥当解决纠纷出发,在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等特定领域开始对损害 2007年版,第52页。 [19]参见[日]三木浩一:民事诉讼法二四八条の意义と机能,载《民事纷争と手続理论の现在:井上治典先生追悼文集》,法律文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94.html -
了解详情
,也没有类似我国商标局、版权局、专利局等处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甚至处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的职能。他们认为版权是当事人的私权,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由 证件,如无相反证明,可以作为司法部门或者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确认权利以及权利人主张法定赔偿的依据。建议改为:国家建立作品自愿登记制度。作品登记证件,可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87.html -
了解详情
人格财产:一是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财产,二是寄托特定人情感的财产,三是源于特定人身体的财产,四是源于特定人智慧的知识产权。[17]其中,前两类财产 价值的人格权进行商业化利用,并获取报酬;(2)在商品化人格权受到损害后,允许通过侵权损害赔偿对其中的财产利益加以保护(3)在保护一些人格利益时,要考虑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8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合同法理论和侵权法理论等弥补法定主义缺陷,从而在司法救济中获得衡平。[19]笔者赞同这种思路,但同时强调知识产权专门立法中一般条款的作用,如果在司法 标的,商标在先使用人有权要求其不得使用;已经造成损害的,要进行赔偿。 申请注册的商标或者已经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在先使用且有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97.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在于侵权法保障范围不限于物权,还包括人格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因而其对权利遭受侵害的受害人的救济是多样化的。例如,侵害名誉权可以采取停止侵害、恢复名誉、 ,在救济上具有共通性,在此之后通常统一规定有关损害以及损害赔偿的内容。所以,从体系的角度出发,欧洲侵权法原则具有可以商榷之处。 第三,随着侵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