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进行盗窃,还可能因为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错误而导致成立盗窃罪未遂。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根据盗窃行为人是否已经控制了意欲窃取的财物来判断既遂与未遂。例如 一次窃走100 公斤。这在刑法理论中一般被称为徐行犯,徐行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刑法上无独立意义的举动(动作) 或危害行为,这些举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6.html -
了解详情
of the Crime of Misconduct in Office, Procuratorial Practive, No.2(2004), pp.2-5.] [6]林维:《论刑法立法解释权与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纠葛》,《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第63-70页。[Lin Wei.Th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1.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进行盗窃,还可能因为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错误而导致成立盗窃罪未遂。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根据盗窃行为人是否已经控制了意欲窃取的财物来判断既遂与未遂。例如 一次窃走100 公斤。这在刑法理论中一般被称为徐行犯,徐行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刑法上无独立意义的举动(动作) 或危害行为,这些举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8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与道德并无冲突。道德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关于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判断,道德评价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类型上基本相同的行为与结果,如果道德评价差距很大,那么 道德评价对法律解释和适用产生错误的潜作用。此外,在道德评价的运用上,要以社会一般认识为标准,避免道德评价的个别化。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标准本身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4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与道德并无冲突。道德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关于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判断,道德评价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类型上基本相同的行为与结果,如果道德评价差距很大,那么 道德评价对法律解释和适用产生错误的潜作用。此外,在道德评价的运用上,要以社会一般认识为标准,避免道德评价的个别化。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标准本身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32.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学界,对刑事违法性认识就存在两派对立的观点。一派为不必要说,不必要说是主观主义的刑法理论从社会责任论立场出发而提出来的,它更注重人的反 拉底和柏拉图称此为思想。[11] 即使是在上级命令的胁迫之下,个人进行道德判断(判断命令的合法与非法)、作出道德选择(moral choice,是执行或是抗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8.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行为论不能解释过失行为,因为过失行为没有在刑法上有意义的目的。陈老师的行为概念对过失行为也作出了解释,即在过失行为中,行为人应当认识到自己行为 认为,三常就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的民众长期以来普遍认同的,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经验、基本道理以及为该社会民众所共同享有的基本感情。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14.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并获得法律的效力。反身性是人民主权的本性,依它的本性而行动,它就是自由的,无拘束的,而且也是不会犯错误的。约束这一本性反而可能会犯错误,会制造 问题。公意既然有其原则,有其本性,那么它必然是与经验层面上人民的判断不能时刻一致的,它具有客观化的特征。卢梭提供了一些判定方法,他对公意的认定方法可以说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52.html -
了解详情
废问题实质的错误认识1. 死刑存废是宗教教义问题宗教人士多是从宗教教义上来理解死刑的存废问题,最为典型就是基督教的认识。虽然历史上宗教人士利用 智慧与政治责任。死刑的废止在于政治领袖尊重犯罪规律,以政治远见,承担历史责任,正确判断国情,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犯罪问题而最后做出科学的决策 [7]。还有论者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58.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进行盗窃,还可能因为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错误而导致成立盗窃罪未遂。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根据盗窃行为人是否已经控制了意欲窃取的财物来判断既遂与未遂。例如 一次窃走100 公斤。这在刑法理论中一般被称为徐行犯,徐行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刑法上无独立意义的举动(动作) 或危害行为,这些举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