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主要体现在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的一些条款上;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平等性逐步削弱,等级秩序愈来愈严密完善,到了唐代“八议”、“上请”、“赎罪”、“官当”等制度的入律,标志着封建等级秩序的定型。而在罗马,自《十二铜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html -
了解详情
援用法律,法院也根本不需要作出什么判决”。而司法机关的“组织不良”又支持了这种认识。“基本静止的概念”礼用“孝”与“道义”的原则分别制约着普通民众和统治者,使中国得以在 推崇而正式确立。唐王朝对佛道两教建立了从僧侣认可到统一管理的一套制度。僧侣资格的认定由国家统一掌握,具体方法有三种:1、试经,即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0.html -
了解详情
是,通过设置义务建构并控制社会秩序。因此,传统中国法本质上是关于秩序、义务和控制的观念及其制度体系。毋庸置疑,这制约了传统中国法中正义与权利,尤其是人类普遍正义与个体权利精神 文吏之能,诚劣不及;儒生之不习(引者按:指法律)实优而不为。唐代政府对法律学术、法吏极不重视,所以白居易上书唐皇曰:臣伏以今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916.html -
了解详情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家产继承中的出嫁女几无份额,拒讼,被誉为东方司法独创的调解制度,以及刑法中主刑为什么是五种而不是更多,甚至 和谐社会 并不是古代法律文化的全部。确切地说,由汉武帝尊儒术为始,成熟于唐代的《唐律疏议》,发展固化于元明清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源头在周公制礼,周公历经多次制周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28.html -
了解详情
也。西周的嘉石制度是一种在技术上完备而详细的耻辱刑,既有精神罚,又有劳役罚,类似于现代的劳动改造。即使人类社会行进到封建社会,如唐代,也保留着若干 赔偿给被害人的满足主要在精神,而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被害人和社会得到精神上报复的快感时.他们就不会继续给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严惩罪犯了。 原始人是最早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05.html -
了解详情
是,通过设置义务建构并控制社会秩序。因此,传统中国法本质上是关于秩序、义务和控制的观念及其制度体系。毋庸置疑,这制约了传统中国法中正义与权利,尤其是人类普遍正义与个体权利 吏之能,诚劣不及;儒生之不习(引者按:指法律)实优而不为。”唐代政府对法律学术、法吏极不重视,所以白居易上书唐皇曰:“臣伏以今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0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谈正当防卫或者是无过当防卫权,必须从防卫权开始。因为防卫权是正当防卫制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防卫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制度的 ,其中虽是主张无限防卫,但已有限制防卫权的萌芽思想,它对我国唐代以后的历代立法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不仅赋予“杀人而义”及对抗“贼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6.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统治者心中礼就是法。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是区分等级的标志。因而唐代之法一准乎礼.其本质,礼治是维护宗法等级,法治是维护官僚等级。礼治 主义。如中国古代重视道德修养,并以此为安邦大计,以道德批评来代替政治批评,将司法活动看作道德附庸,将政治改革寄望于自修自省,将家庭伦理扩大为职业伦理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071.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统治者心中礼就是法。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是区分等级的标志。因而唐代之法一准乎礼.其本质,礼治是维护宗法等级,法治是维护官僚等级。礼治 主义。如中国古代重视道德修养,并以此为安邦大计,以道德批评来代替政治批评,将司法活动看作道德附庸,将政治改革寄望于自修自省,将家庭伦理扩大为职业伦理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480.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统治者心中礼就是法。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是区分等级的标志。因而唐代之法一准乎礼.其本质,礼治是维护宗法等级,法治是维护官僚等级。礼治提倡 主义。如中国古代重视道德修养,并以此为安邦大计,以道德批评来代替政治批评,将司法活动看作道德附庸,将政治改革寄望于自修自省,将家庭伦理扩大为职业伦理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4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