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49]第280条之二伪造居民身份证罪,[50]第295条传授犯罪方法罪,[51]第237条猥亵儿童罪,[52]第245条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等 李洁:《定罪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18页。 [16]参见李德东故意伤害案,案件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认识错误,后者称之为事实认识错误。由于法律认识错误不影响罪犯的定罪与量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有关事实认识错误的问题。我们认为,事实认识错误的研究价值 过量导致甲服用安眠药后就已经死亡。对于因果关系错误,通说普遍认为不排除犯罪故意。之前的理论普遍坚持,指向同一结果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错误,对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133.html -
了解详情
》,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212页。 (26)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二)》,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132页。 (27)相关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8页。 (70)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第52页。 (71)许玉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430.html -
了解详情
是犯罪的主角的人,是正犯;反之,以参与的意思实施犯罪,从属于他人的犯罪故意,是否以及如何进行犯罪都必须听命于他人,甘当配角的人,是共犯。利益说 共犯论而在结果无价值论的理论背景下,能否承认犯罪事实支配说,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我国刑法规定与犯罪事实支配说 (一)我国刑法采用区分制 有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450.html -
了解详情
由死刑适用而产生的积极或者消极情绪与情感。例如,在邱兴华故意杀人案、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案等恶性案件中,对被告人适用死刑平复了民众由对 年第8期。 ⒄同前注⒁,赵秉志文。 ⒅这是笔者所主持的中国非暴力犯罪废止死刑问题研究项目的基本观点,具体可参见赵秉志主编:《中国废止死刑之路探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008.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存在犯意联络,客观上行为具有共同性即可,不要求相同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犯罪共同说不当扩大共同犯罪的范围,容易把一些可以分别定罪的多人行为认定为 ,也是由于没能认识到间接正犯的内部结构。随着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正确揭示间接正犯的内部结构也是研究活动的必然结果。笔者在下文中将对间接正犯的内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或应该具有的自然属性或特征,对于认定故意犯罪既遂与过失犯罪中行为的客观性质当然没有问题,但却不能正确解释直接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中的行为的客观性质, 承担责任的根据,却没有解决责任本身的前提。 ⑻鉴于一般意义上的行为概念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故没有对此概念进行详细展开。控制行为论将行为概念的主体定义为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493.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犯罪论内容的理论体系。因为数罪等问题的研究仍旧依附于犯罪构成,所以犯罪成立条件的理论是犯罪构成理论的核心。如何确定并安排这些条件是判断一个行为最终 的探讨构成要件的违法类型和违法有责类型。违法类型存在两种主张,一种是将故意和过失理解为责任要素并置于有责性当中,构成要件只是客观违法要素的集合,体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236.html -
了解详情
,在他人犯罪以后提供帮助的,就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在通谋者之间由此发生了共同犯罪关系,而不能再成立连累犯。据此,上述后一 楷:《刑法学》(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71页;赵秉志:《黑社会性质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载赵秉志:《罪刑各论问题》(现代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003.html -
了解详情
,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中,其他要件也往往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比如,犯罪故意就是由认识要素与意志要素组成的。我们依据辩护者所持观点,构成犯罪只 (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徐光华.犯罪既遂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2]康诚.论作为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