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完全来源于商标法第59条的规定,因此。刑法上的同一种商品与商标法规定的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同一种商品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 判断两件商品是否同一种。 却够成侵权?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处理结果的矛盾,并不是刑法法条发生了矛盾.而是错误地将用于特定商 品的外包装认定为商标标识了因为。一件完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79.html -
了解详情
废问题实质的错误认识1. 死刑存废是宗教教义问题宗教人士多是从宗教教义上来理解死刑的存废问题,最为典型就是基督教的认识。虽然历史上宗教人士利用 智慧与政治责任。死刑的废止在于政治领袖尊重犯罪规律,以政治远见,承担历史责任,正确判断国情,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犯罪问题而最后做出科学的决策 [7]。还有论者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11.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用依附性和从属性来否定刑法司法解释具有独立的生效时间,不仅得不到实践的支持,理论上也是错误的。如果重视了其文本的独立性,就必然主张肯定说的 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是因为对所有需要定罪的类推案件,有一个潜在的判断作为前提,那就是新刑法规定的犯罪的处罚轻于过去的需要类推案件的处罚。所以,根据第12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03.html -
了解详情
而导致的事后防卫应当按照对事实认识错误的一般原则处理。根据当时的主观和客观的情况,防卫人对事实认识错误是有过失的,即应当预见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而没有 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果防卫人对事实认识错误没有过失,即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的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则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81.html -
了解详情
遂形态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 一、抢劫罪的既遂形态 抢劫罪的既遂形态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完全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判断抢劫罪的既遂形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而放弃犯罪的,这已说明其放弃犯罪是被迫的而不是自动的。实践中有的曾在此问题上发生错误的认识,例如,甲乙二人经过预谋,携带凶器于某日上午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22.html -
了解详情
变通办法,足以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被长时间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有了上述认识,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检警机构一经发现证人改变证言,就可以动辄采取拘留、逮捕、 难将他以伪证罪加以定罪。显然,客观上提供了与客观事实相悖的证言,既可能是出于无知或错误的判断,也可能是故意追求的结果。而从伪证罪构成特征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4.html -
了解详情
充足一个犯罪构成为一罪,充足数个构成为数罪。(注:关于罪数的判断标准,在国外刑法学界主要存在行为标准说、因果关系标准说、犯罪标准说、构成要件标准说及 那种认为“想象竞合犯主观上只有一个罪过”的观点(注:杨春洗(等):《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545页。)是错误的。如果行为只有单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8.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度如何;[11]而台湾、澳门对违法性认识则有明文规定,澳门刑法第16条规定:“一、行为时并未意识到事实之不法性而就该错误系不可谴责行为人者,其行为无罪过 种意义,轻率是一种过失(过于自信),在这种意义上,轻率有时也被称为鲁莽。疏忽是过失的一种,在普通法系刑法上,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29.html -
了解详情
啥都有理”,这是错误的认识。当今法律绝不忽视那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法人犯罪的危害性,因而现在这样陈旧的观念已失去了市场。 在中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上,与日本及 地进行虚假或夸大广告时,可以在当时判断其危险性。换言之,那些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虚假表示者因其虚假行为已使适当的交易、市场秩序受到损害,因而意味着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1.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由此定义可看出,大陆刑法上的犯罪中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尚未完成犯罪而自动中止犯罪, 认为犯罪既遂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是一回事。但此种理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犯罪既遂只是犯罪的一种形态,除了既遂形态外,犯罪形态还有未遂犯、中止犯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