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的犯罪,但是这些新增加的犯罪都不是因为行为本身的反伦理性,而是因为行为严重侵害或者威胁了法益,新刑法为了使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进一步明确,对新增加的 ,这可以将不值得以犯罪论处的行为排除在刑法之外;实质的犯罪论还可能扩大刑法处罚范围,但却会有利于维持罪刑法定原则的构成要件的定型性。总的来说,坚持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87.html -
了解详情
不够, 控制概念需要进一步阐述。 [ 8 ] ( P161 - 163) (六) 对我国通说之批判 如前所述, 通说主张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但是, 随着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 有学者发现这一结论的形式逻辑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4.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正当化事由错误与事实错误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它并不属于犯罪论体系上的构成要件,可以归属于违法性问题,因此,又与违法性错误有近似之处。有关正当化 通。至于按照我国的 刑法理论,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具有同样的意义。行为具备犯罪构成而不成立犯罪的情形不可能发生,所谓因行为具备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而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5.html -
了解详情
是封闭性的刑事法治理念形成了莫此为甚的冲突,另外,她将实质犯罪论导向了实用主义,提倡开放的构成要件的扩大适用,已经违背了罪刑法定闭合式治罪体系理念,现在又 的界限,正确解释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对案件事实由重罪到轻罪作出判断,并善于运用想象竞合犯的原理,准确适用刑法条文。(对于刑法学界关于14到16周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3.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途径 在德、日刑法理论中,有修正的构成要件这一概念,如刑法分则以及其他各种刑罚法规所分别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就是基本的构成要件。与此相对的修正 二人以上分担或共同加工。既便如此,在多主体的构成要件论看来,典型行为客观违法性罪过即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犯罪成立体系在此场合仍然是完整无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896.html -
了解详情
合关系,那么,这个看法会陷入困境。因为,不在构成要件上清楚的区分窃盗与诈欺,必然要面对竞合论处理上的难局。如果认为同时是窃盗与诈欺,那么, ,一方面,刑法理论应当以法益保护为指导,准确理解、正确解释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只要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处于刑法条文的保护范围内,只要行为、结果等事实处于刑法条文的用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但问题在于:什么行为才是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行为?形式的客观说却没有给予任何回答。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仍然不明确何时为着手。其次,在 更好地保障公民自由,但是,由于其仅仅强调法益侵害的危险这一实质的方面,而对着手必须符合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形式的一面有所忽略,加上其所固有的不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602.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犯罪论体系。它的出发点仍然是罪刑法定主义。其基本点是定罪必须以刑法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为依据。犯罪构成理论最先是由德国刑法学家 方面,故意和过失属于必要要素,动机、目的、情绪状态属于任意要素。他们认为,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哪怕一个必要要素不存在,更不用说一个分体系不存在,就会导致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07.html -
了解详情
[3]如陈兴良教授主编的《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该书在犯罪论体系上,采用了德日常用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 法制出版社1998 年版,第107 页,第113 页以下。 [11]参见张明楷:《 刑法学》 ,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137 页以下。 [12] [日]大谷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81.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刑法中也是超法规的构成要件要素。 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由于采用犯罪与刑罚关系的二元论观点,因此,关于客观可罚条件是属于犯罪论还是属于刑罚论的内容仍有争议,但有 一般的犯罪构成要件,其功能主要在于从质上区分罪与非罪,即实现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命题。而客观可罚条件,其功能主要在于从量上区分罪与非罪,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