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为刑法在风险规制中的有效性指明了着力点。 (二)风险规避义务之上的刑法前置 刑法是否应当积极地介入到风险预防中去?其正当性和依据何在?风险社会的到来 和安抚的需要而陷入低人身危险性与刑罚严厉的矛盾之中。而风险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严守结果责任,遵循传统因果归责的思路将产生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漫长、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78.html -
了解详情
也为刑法在风险规制中的有效性指明了着力点。 (二)风险规避义务之上的刑法前置 刑法是否应当积极地介入到风险预防中去?其正当性和依据何在?风险社会的到来 和安抚的需要而陷入低人身危险性与刑罚严厉的矛盾之中。而风险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严守结果责任,遵循传统因果归责的思路将产生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漫长、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83.html -
了解详情
教授在安全刑法、预防刑法等刑事政策的指导下, 提出了纯粹规范论体系, 认为犯罪论体系的各成立阶段、各构成要件要素的理解, 诸如行为、因果关系、结果 保障价值才能真正从实体上和程序上得到充分体现。以此来审视我国的犯罪构成, 可以发现, 现今我国的犯罪构成只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判断,而不具备对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4.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行为论和因果关系论不符合。[ 2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论认为,犯罪行为终了之后,随后发生的行为不能与终了前的行为并列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因此, 逃逸放弃救助被害人的行为,就可以认定为犯罪。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独立的犯罪 对此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80.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险,继而造成具体的危险,继而造成实害。如果等到行为对社会关系造成实害的时候刑法才加以保护,对社会关系的保护就会失之过迟,因此,需要对社会关系进行提前的保护 。该说的阵营中又存在不同的见解: (1) 因果关系说,认为牵连关系是以牵连意图为主观形式、以因果关系为客观内容所构成的数个相对独立的犯罪的有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04.html -
了解详情
较为单纯,因果关系比较明晰,行为人易于明了,容易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过失犯罪并未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反映在法律上,刑事责任往往以处罚故意为原则,处罚过失为例外。刑法 般的、抽象的危惧感或不安感,而是要求对特定的构成要件结果以及导致该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的预见可能性。如果因为抱有内容不特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5.html -
了解详情
种见解都值得商榷。因为13世纪意大利的纠问式诉讼程序是:法院首先必须调查是否有犯罪存在(一般审问),在得到存在犯罪的确证之后,才能对特定的嫌疑者进行审问(特别 威信、个人人格等等。犯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素分为必要的构成要素和选择的构成要素。前者包括行为、结果、因果关系;后者包括侵害的对象、实施犯罪的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07.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的中介,通过其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利益,从而说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性质的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 与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影响共同被害人的成立。(3)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0.html -
了解详情
是建立在事物的性质的基础上,是依据于行为类型与它们对生活的效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你勿犯伪造罪、勿偷窃、勿纵火,或象法律上所载:无论谁犯 善莫大焉。 刑法解释学是一种对法条的解释,是以规范注释为理论载体的。那么,刑法解释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呢?这里首先涉及对立法原意的理解,即立法原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3.html -
了解详情
会受到侵害,或者产生妨害公务正常开展的危险。[xiv]因此,根据德日刑法的规定,无论公务员是否接受、实施请托事项,只要存在受贿行为,即成立受贿罪。台湾地区刑法 归责结构在立法上被简单化处理。既然没有结果,更没有必要审查因果关系,极大地缩减了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的证明成本。抽象危险犯还影响到犯罪停止形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