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客体者,即可支配稀缺资源。其中有交换价值者,或者说,可与主体分离者,为财产此处之可与主体分离,指可受其他主体支配;无交换价值者,或者说,不可与主体 既然实施了法律禁止的侵害行为,怎么会不具有过失呢? 在法理上,主张非法占有人享有占有保护请求权,与主张无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一样,都是对系争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28.html -
了解详情
拾得物所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利的,该合同有效”。 “论遗失物之拾得”,《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10.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第一辑),北京: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本法典第154条至第157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依法律或合同占有他人财产 的非所有人。”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法典在第三卷“物权”的第二编“所有权”的第 拍卖机构进行拍卖或者折价、变卖,因此,买受人无须 担忧抵押物被第三人非法占有,抵押权人已经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了该问题。因此,无须 赋予抵押权人以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30.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文可以看出,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主刑完全一样,只是轻重顺序不同;抢劫罪还有没收财产的规定,而故意杀人罪则没有。由此可见,对于抢劫杀人的犯罪分子只定抢劫罪,在 财行为,主观上具备以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和目的,客观上是秘密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侵犯的是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在被害人已死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8.html -
了解详情
,要综合考虑上述两种行为特征,侵占罪的主观故意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该法条所规定的“非法占为已有”指的是行为人采取了诸如窃取、骗取、 维护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侵害财产权行为只视同一般的债务纠纷,使随意侵占他人财产不退还引发的纠纷大量发生而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而根据刑法关于侵占罪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0.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特别巨大并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称谓。只是由于在新刑法颁行之前,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为了能够对那些非法占有他人由于一时疏忽而遗忘于特定地方的财物作为犯罪予以惩处,才提出并较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4.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并收取被挟持人财物的行为,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对被告人定罪量刑,二审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v].笔者认为,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产生的混乱在于此种犯罪形态是 行为人获取财产的具体方式认定其行为性质。综上,笔者认为应被害人要求,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使被害人处在不能反抗的状态下,行为人临时起意非法占有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56.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失主尚可采取挂失等其它措施阻止行为人最终取得款物。因而,这与前述取得他人不记名、不挂失的国库券、公债券、股票等是不同的。在认定犯罪既遂未遂 有领取款物。而将票证归还原主或毁弃的,可按犯罪中止处理。④对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有价证券财产的故意和目的,因其他犯罪行为而牵连取得有价证券,进行毁弃的,其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1.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此时则完全可以根据行为人的这一行为表现断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三、合同诈骗罪中对于“利用合同”的理解 合同诈骗的外在表现 作为基础。但合同法中的合同并非全部具有规范市场秩序、以及并非全部具有转移财产的性质,因此二者在具体适用范围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对于合同诈骗罪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盗窃罪。英国《1968年盗窃罪法》第1条第1款明确规定,恶意占有他人财产,且明知永久剥夺其权利的,是盗窃罪。⑤从这一条款可以看出,盗窃罪包含 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两者相比,可以看出,盗窃罪与一般盗窃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不同的是盗窃罪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