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行为的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必须是作为原因行为时的不注意的结果而实施的,即原因行为时的过失与结果行为之间有相当的因果关系,要能 夫。犯罪实行行为论[M].东京:成文堂,1998.159-160. [33]中山研一。现代刑法讲座(第2卷)[M].东京:成文堂,1982.283-284. [34][日]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31.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不作同一类罪的限制。立法采纳了这个意见。其次,不受刑法第六十五条关于构成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应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条件限制。 是废物和有毒物质,还有其他有害物质。 3.污染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由于该罪以实际危害后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必须等危害后果出现并确切量化后,才能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8.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不作同一类罪的限制。立法采纳了这个意见。其次,不受刑法第六十五条关于构成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应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条件限制。 是废物和有毒物质,还有其他有害物质。 3.污染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由于该罪以实际危害后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必须等危害后果出现并确切量化后,才能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0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和理论,基本上沿袭德国的模式。其刑法第12条至第24条对犯罪构成问题作出了基本规定,包括故意、过失、不作为犯、法律不知与减刑、刑事责任年龄、 关系为依行为当时客观存在之一切事实为基础,依经验法则予以判断。[15]由此可见,相当因果关系之有无即由法院就整个事件之发生经过,本诸经验法则与伦理法则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所要求的结果作为另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结果进行二次评价,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如果先前行为可以是犯罪行为,那么会对同一个因果流程进行两次 死亡的问题上,认为过失致死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之间为补充关系,行为人最终承担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罪责。 [31]如前所述,以刑法外规范作为义务来源的话,这些情形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4.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犯罪,还是只要共同于正犯的行为、因果关系即可,此一问题在当今大陆法系刑法学界仍存在激烈论争,不仅如此,在此问题上采取的立场不同,还会影响到其他具体 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同,既然如此,即使用客观主义的行为共同说无法解释我国刑法的立法规定,也不能据此作为否定该种学说的理由。 四、行为共同说之后部分实行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2.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结果承担责任。对参与以前的行为,不能说共犯行为具有因果性。但是强奸的场合,乘抗拒不能进行奸淫的行为是准强奸罪(刑法第178条) ,对后来才参与利用 先行者的行为和结果无关的时候,由于不能认可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的关系,所以,肯定说不妥当。后行者出于将先行者的行为等作为自己实现犯罪的手段而积极加以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85.html -
了解详情
]周振想. 中国新刑法释论与罪案:下[M] .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1012. [7 ]储槐植,汪永乐.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J ] . 中国法学,2001 (2) :1452156. [8 ]白彦,优军. 虚假陈述侵权的赔偿责任[J ] . 中国法学,2003 (2) :100-1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0.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决定了其在刑事司法中也就相应地具有不同的价值。 第一,影响定罪。这种价值是由致人重伤、死亡作为结果犯中的构成要件结果所决定的。结果犯是 情况下,虽然强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但不应将这种事实上的因果关系遴选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强奸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在今日的社会中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50.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结果的必然联系,以危险结果的出现作为危险犯既遂的标准,同时将危险犯作为既遂的犯罪形态之一以及危害行为与危险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一些特点,说明在危险犯 与实害犯:如果将危险理解为对行为客体的危险,这种危险就不具有充分的刑法意义,因而这里所说的危险与实害应该是与保护客体的侵害相联系的。在此关系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