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款: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 .[3]杨立新.人身权法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76.[4]张保华.第三者侵犯配偶权之民事责任[A].载杨立新主编.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C].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185.html -
了解详情
肯塔基州上诉法院审理的罗德诉格雷罕(Rhodesv. Graham)案。[8]本案当中的被告并未侵犯原告的物权,而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窃听了原告的电话,并安排速记 指控被告频繁用电话骚扰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而被告认为,对于隐私状态的侵扰是以侵入他人财产,或者监视监听他人谈话的方式进行的,而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822.html -
了解详情
5、飞车抢夺对人、物的“双暴力性”。飞车抢夺的行为人并不是故意以暴力侵犯他人人身的方法作为谋取财物的手段,行为人的“力”是施加在财物上,以使 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不敢肆无忌惮地作案。司法部门要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司法部门还要做到罪刑相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而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279.html -
了解详情
于被害人的视角,以贴身禁忌作为扒窃概念的思想基础,认为未经他人许可,侵入贴身范围窃取他人财物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更违反了作为人际交往底线的贴身禁忌(侵犯 页。 ⑶对此,结果无价值论者也许会提出,公共场所等行为属性也会影响法益侵犯程度,属于事关结果无价值的大小的因素,由此自圆其说。 ⑷大致案情为:某烟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79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但行为人明知不属于自己的凭证还冒用获财,主观故意违法而行为,侵犯了他人财产所有权,达到一定数额的应给予刑罚惩处是共识。但刑法规定本罪只有 观点有按身份人构成的罪名定性、⒆按主犯身份性质定性、⒇分别定罪、(21)或是以侵犯的主要客体定性(22)等多种学说或观点。 笔者认为,当双方均着手实施了犯罪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601.html -
了解详情
其非法目的而故意提起的。 第三,在侵犯的客体上,民事诉讼欺诈侵犯的是双重客体,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利也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一方面向 ,诉讼欺诈行为不同于敲诈勒索罪。 (三)民事诉讼欺诈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首先,行为人占有公私财产所使用的手段不同。抢劫罪是使用暴力、胁迫或其它方法强行夺走公私财物,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143.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在工作过程中获取公民的个人信息,在出售、非法提供的情况下也会严重地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在《刑法修正案(七)》起草过程中,对于构成侵犯公民 的现实状况下关注民生和反映社会发展的正确导向,通过刑罚手段对涉及民众人身、财产安全和隐私权利的新型危害行为予以惩治和防范,符合我国刑事法治发展的现实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08.html -
了解详情
的威胁。 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而是通过书信或者他人转告的方式让被害人得知,则亦不是本罪的胁迫。所谓其他方法,是指使用 区别为我们区别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提供了客观标准。但由于抢劫罪与抢夺罪同属侵犯财产的犯罪,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比如: 1)在客体要件上,二者都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7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威胁。 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而是通过书信或者他人转告的方式让被害人得知,则亦不是本罪的胁迫。所谓其他方法,是指使用 区别为我们区别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提供了客观标准。但由于抢劫罪与抢夺罪同属侵犯财产的犯罪,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比如: 1)在客体要件上,二者都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772.html -
了解详情
的威胁。 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而是通过书信或者他人转告的方式让被害人得知,则亦不是本罪的胁迫。 所谓其他方法,是指使用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抢劫罪的常见问题 1、如何区分抢劫罪? (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5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