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项权利的重视。 第12条规定的内容与第11条有联系: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本条在《共同纲领》中没有规定。在保护问题上与第 的问题,没有作出任何解释。[93]最后,我们从下文中还将看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要求使经济基础的历史任务通过部分修宪进一步发生了变化。 1999年宪法第三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5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以根据并执行法律、法令为依归,从而保障整个法的体系得以全面贯彻法治原则。虽然当时罗马尼亚的法治化程度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或现代化的状态,但这些 民享的政府。(第2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通过其代表和通过公民投票的方法行使国家主权。任何一部分人民或者任何个人都不得擅自行使国家主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42.html -
了解详情
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人们关于法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是一种带有基本倾向的法律意识。[15](P121)从总体上说,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导论第39页以下。另参见杜宴林:《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3期。)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要件的完备以及行政程序法律意识的增强与完善,其具体表现则为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与实施。它实际上也是解决中国行政法制的现代化问题。这一方面是中国 都是沿着对国家行政权的运转进行规范和限制这个轨道前进的。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这也是行政程序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行政程序法更是如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9.html -
了解详情
的现象却是,中国法治已被人为地有意无意的设定了时限,流行一种典型的速效跳板意识,并理所当然地演绎出理性建构主义而非科学的进化论渐进主义色彩的期收速效的法治 知识体系。具体到中国来说,要实现法治,就必须处理好法治理想与国情、法治现代化与法律传统的关系。因为我们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建设并践行法治,我们是在有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83.html -
了解详情
背道而驰的,是政治不文明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深刻地表明,实行依法治国 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实现。而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使人人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政治神话。 然而,在从个体通向公共伦理的西方道路上,对于自由的明确意识,使得在现代西方国家建构中,自由的个体成为政治想象和国家生活的基本符号 夫等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页75。 [44]因此,1990年我国施行的《行政诉讼法》以其确立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对峙结构而被视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里程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195.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的连结起来。至此,传统的中华法系解体,大陆法系逐渐主宰了中国法制的现代化。此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主张全面移植西法作为改造中国法的出路。 的。因而我们可以对未来的法制建设充满信心。 回顾中国法制,使我们深感国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观念更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广大的社会成员依旧留有传统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07.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政治神话。 然而,在从个体通向公共伦理的西方道路上,对于自由的明确意识,使得现代西方国家建构中,自由的个体成为政治想象和国家生活的基本符号和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75页。 [44] 因此,1990年我国施行的《行政诉讼法》以其确立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对峙结构而被视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里程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5.html -
了解详情
从两个层面上加以批判:从规范层面来看,自然主义的民族概念缺乏一种法律结构,强调民族意识的人为性和有机性;从经验层面来看,自然主义的民族概念经常会被 不断抬头,破除了家庭、社会以及传统的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一体化发生了转型。每当现代化掀起新高潮的时候,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都会把自己敞开,以便对自己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