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长除主持审判、行使诉讼指挥权外,别无特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一条规定:人民陪审员依照本决定产生,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 则由法官根据案情需要,斟酌决定是否采用专家参审制度。这两种制度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为我国司法民主化的制度建设服务。 【作者简介】 汤维建,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9.html -
了解详情
。[24]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2004年6月公布了关于法官释明权制度的规则。自这一规则实施后,该院民事案件的撤诉率和调解率不断上升,在婚姻家庭案件 的发展息息相关。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必然引起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其完善亦有赖于相关司法理念的转变和配套制度的支持。 我国10多年来的审判实践表明,在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6.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证据规定》)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的一个最大的功绩或创举乃是举证时限制度的建构。 研究国际研讨会大会论文。 [6]江伟、孙邦清.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确立的反思[J].载江伟主编.中国民事审判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7]汤维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1.html -
了解详情
为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改革,研究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立的现代民事诉讼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主要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民事诉讼进行比较 和制度,基本上是导源于此的。? 欧洲中世纪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司法制度的突出特点是,行政和司法合为一体,国家权力控制整个诉讼并且不受限制。这种公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
真相,又能保持中立。由上可见,抗辩式庭审制度的改革,削弱了控方举证的客观性,以及披露有利被告证据信息的激励机制,而被告方庭前收集证据、庭审时 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顾忠华.韦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53.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调查程序。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重罪刑案件以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需设计专门的量刑前人格调查程序。人格调查报告的地位类似于司法鉴定报告,需接受控辩双方以及 偏差之理路,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 [10]王文华:论我国量刑制度的改革以美国联邦《量刑指南》为视角,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 内容提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人们对事实的理解产生怀疑:我们用以审判的事实究竟 》2000年第12期 3、 卢智勇、施文峰:《关于证据制度的几个话题》,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9年第10期 4、 肖建华:《诉讼证明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内部制约机制;完善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体制;改革检察委员会制度,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完善特约检察官制度;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清理纠正超期羁押; 在理论上体现为诉讼构造问题。关于我国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及其存在的问题,已有学者作了深入的分析。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刑事诉讼在纵向构造上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504.html -
了解详情
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补偿权,二是证人、鉴定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保障权。关于第一个方面,我国法律以前还没有规定证人、鉴定人获得经济补偿权,最高人民法院在 当事人质疑,否则,该书面证言不予采用。 司法鉴定是现代司法证明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必须与证据制度相协调。现代科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936.html -
了解详情
说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已有关于释明的规定。[6]这些规定虽略显简单,但已构建起我国释明制度的初步框架。合理确定释明范围,尤其是明确 并告知了相关法律后果。但源大公司明确表示其举证充分,能证明其诉讼请求,不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和评估。一审法院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源大公司的诉讼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