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自我防卫是“正当理由”的典型例子,但是自我防卫的法律定义包括被告人的认识错误——认为他正受到攻击而事实上没有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中,有些论者认为 更大恶的侵害的观念早已被有力的认同(见例如Stephen的《刑法文摘》),但是在英国法上,没有产生被认同的紧急避险的一般辩护……”有关紧急避险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8.html -
了解详情
者广义和狭义之争。广义的危害结果说认为危害结果是行为对于外界所形成的在刑法上有意义的变动,这种变动既包括客观可见的行为结果,如被害人的伤亡、他人财物 的观点,都是没有正确把握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其不但不能正确认识危害结果在刑法中应有的地位,而且使危害结果的内容无法内部协调一致。这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2.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在不知民法通则对违反该制度的行为人予以民事制裁是否充分有效的情况下,欲将侵占遗失物的行为在刑法上规定为犯罪,是不合时宜的。所以说,刑法未 刑罚。故此,避免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截断“源头”(原因),也即:一方面要科学认识犯罪规律,懂得犯罪原因是多元的,消除刑罚万能思想,实行社会综合治理;另一方面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7.html -
了解详情
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那么介入因素出现的异常与否,能否为人们所认识,似不应成为决定能否中断因果关系的一个标准。充其量,这只影响行为人对此结果 作用,根本就没有关系。这时,事实的因果联系进程发生中断,当然也就同时中断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时, 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根本不存在“有A才有B”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6.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所有权绝对保障原则」,以及刑法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从新从轻原则」等等。无论在法学着作、 、法律与原则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同意Dworkin对Hart法实证主义核心论旨的认识是正确的。换句话说,Hart的法概念论的确是依循「规则-系谱-裁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html -
了解详情
停止。 这一时期,由于轻视法制的左的思想抬头,刑法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一些刑法上的重要理论,如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等问题,人们不敢问津。各校 司法实际状况相违背的非主流非通行观点,将其强加给千百万考生,那就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做法,是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严重歪曲,应当迅即予以纠正。否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7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违反环境管理法、交通运输法规或是税收法规。在刑法上,这些要素成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区别于事实的构成要件要素。并且,法定 也涉及对财产权属的判断,个案中如果对财产归属的判断如果发生了错误,案件认识也会发生错误。 (2)债权对侵犯财产罪的适用解释 民法将财产权利分为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8695.html -
了解详情
罪刑法定原则的解释。如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大塚仁教授指出,由于罪刑法定主义的要求,在刑法上不允许类推解释,因为它超越了法律本来预想的范围。在第二次世界 在我国,即使被认为属于典型的封闭的犯罪构成的伪证罪的犯罪构成,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认识是开放的,因为被害人陈述是否属于证人证言,进而被害人是否属于证人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9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重在诈术,以处罚欺诈一方为原则,受诈一方是在错误认识下与欺诈者结婚的,但若双方相安无事,刑法自然不必介入,所以只有在婚姻被确定无效或撤消时,才能 和侵犯家庭关系罪。如前所述,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密切联系,但二者又有不同,所以在刑法上既应表明其联系,又要体现其不同。 再次,完善妨害婚姻家庭罪的罪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74.html -
了解详情
但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被害人就医时医护人员用药错误引起的,而非殴打所致,则被害人死亡与被告人的殴打行为之间并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行为必须是结果的实质 才可以认为事实因果关系能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可见,香港刑法采用双层次原因分析模式在思维方式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也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