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运用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解等方式,改善行政管理效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评价与解释: 涉及行政合同 的制度,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所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项制度在法律概念界定、形式效力、合同签定、合同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45.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 1.各个地方法院的立法在诸多内容上与《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存在冲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虚置了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比如《劳动争议 形式上的相似性。从目前中国司法解释制度的运作来看,司法解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可以被裁判所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5.html -
了解详情
有法律效力,具有排他性和终局性以及司法裁判性质, 而调解没有法律效力, 也即无强制效力。按西方国家的做法, 调解与仲裁程序严格区分, 不但在人员任命上严格区分, 个方式可混合使用, 唯有仲裁与向法院起诉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排斥的。在西方这两种方式也是互相排斥的, 比如参与调解的人员不是被任命为同一争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23.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结果。另外,依《民事诉讼法》之规定,法院调解的案件,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14] 法院裁定撤诉后,诉讼即告终结,当事人对撤诉 收购股权意味着他们愿意继续经营公司。这项调查还说明,解散诉讼很少作为公司收购的策略使用,大多数原告事实上是为了收回投资。[15] 事实上,以股东或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235.html -
了解详情
,它主要基于各方当事人意思自治情况下达成的合意,所以自愿原则就成为法院调解的首要原则,是法院调解制度得以存在的核心和基础。要保障当事人能够自由真实 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法释(1999)4号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提出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34.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侦查机关建议从宽处理以及当事人之间已有初步和解倾向的案件)作出审查判断后,交由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具体的刑事和解工作,在被害人与加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后 的监督与制约。其次,和解协议在经检察机关确认后就产生了与法院判决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要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者直接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82.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不大的纠纷;(4)司法行政部门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5)现阶段不宜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纠纷;(6)其他适宜进行诉前调解的纠纷。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制定的《 部分地履行了债务,此时债权人往往会要求将调解协议转化为法院的调解书,以增强调解协议的效力。 在当事人提出这一请求后,委托调解的法院便面临着对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0.html -
了解详情
[6]等等。因此,探讨民事诉讼法生成机理,研究如何把民事诉讼法构建成为一部真正有生命力的法律,其结论也许在一般意义上具有指导性。 本文拟从实证分析入手,通过对 治理工具而背负起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的使命。这也说明法院调解的复兴不是对旧制度的简单反复和回归。 2.证据规则的创设与反思。尽管《民事诉讼法》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途径之一,但实践中没有反映错误的途径,当然也就没有院长对调解书错误的发现。 一、民事调解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法律依据 (一)新《民事诉讼法》修改 (包括判决、裁定、调解书等)进行救济。它是法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有重大瑕疵的法院裁决进行再次审理的一种非常途径,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称为“非常上诉途径”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95.html -
了解详情
倡导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与我国《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的规定不符。《行政诉讼法》关于撤诉规定的立法本意是为了限制撤诉,而不是鼓励撤诉。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 的范围、程序、规则,以及和解结果的法律效力,各个法院的认识和做法并不完全一致,只要原被告之间达成和解,最终使原告在诉讼程序上撤诉,就达到了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