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依据刑法分则的特别危险之规定加以确定。如我国有学者指出:危险犯作为法定的犯罪形态,其认定应以法律规定为根据。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立足点 根本就没有必要对其单独作出规定。 (2)不承认危险结果,刑法理论上便没有必要研究危害行为与危险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按罪责自负原则,要使行为人对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4.html -
了解详情
一理论下,实行行为的意义已经被淡化,不具有区别正犯与共犯的作用。 故意说为德国著名学者布黎于1885年在《因果关系及其刑法上之关系》一文中首倡,也曾是德国帝国 分为以下四种:(1)共同或分担行为;(2)全部或一部分行为;(3)作为或不作为行为;(4)物理或心理原因行为。 而蔡墩铭教授则将其行为分为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9.html -
了解详情
难上加难。 由于主旨所限,对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因果关系不能进行深入探讨,但笔者认为,现行刑法将该罪归为危险犯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该罪的因果关系 自有其合理之处,说明刑罚只惩罚那些破坏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体现了刑罚作为法律后盾的特点及中国传统法不责众的思想,可以使国家集中有限的司法力量打击严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20.html -
了解详情
二)行为 行为是在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侵犯法益的身体活动,包括作为与不作为。刑法主要是通过行为来规定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因而犯罪的实行行为也就是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第58页。 [8] 侯国云:《刑法因果关系新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11页。 [9] 刘金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103.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是结果犯内部的理论,与行为犯和抽象危险犯没有什么关联。结果犯数量在刑法中的比例下降,不能说明因果关系理论对于解决结果犯的意义下降。因此,就我国具体的 是以一种宏大的理论议题,也就是所谓的风险社会的概念作为整个报告的基础性背景,在这样的一个大幕中,带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问题。换言之,是把刑法上的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4.html -
了解详情
上引入新型因果关系理论。环境犯罪作为一类新型的犯罪,与普通犯罪有着很大不同,其中突出的一点在于因果关系认定上十分困难和复杂,运用一般技术手段、知识经验和传统刑法理论难以或不可能查明。对于一般刑事犯罪而言,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基本上能胜任其职,发挥作用,但由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80.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关系到人类未来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也要运用刑法手段来处理。在这样的场合,传统的因果关系、故意与过失、正犯与共犯等观念也就会发生变化。就处罚早期化的 放火罪保护法益的本旨,而且以拟制的危险作为处罚的根据,很有可能有嫌疑刑的问题而违反近代刑法的依法治国原理,所以是不妥当的但即便如此,抽象危险犯还是在各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767.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关系到人类未来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也要运用刑法手段来处理。在这样的场合,传统的因果关系、故意与过失、正犯与共犯等观念也就会发生变化。 就处罚早期化的 罪保护法益的本旨,而且以拟制的危险作为处罚的根据,很有可能有嫌疑刑的问题而违反近代刑法的依法治国原理,所以是不妥当的 但即便如此,抽象危险犯还是在各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40.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包括非物质性结果即精神损害(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危险状态和非物质结果都不属于结果犯之结果,而我们则持相反的观点)等等都未能在理论上取得一致意见。 和因果关系错误。犯罪对象作为犯罪行为作用或指向的客观实在,它与犯罪客体、行为对象、行为的手段(方法)、性质、因果关系等刑法上的事实息息相关,直接影响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因果关系和罪过的确定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等一系列颇有价值的见解。正是通过学习特拉伊宁的著作,中国刑法学才建立了作为刑法学核心和基础的社会主义 了包括《共同犯罪论》(陈兴良)、《犯罪主体论》(赵秉志)、《刑法因果关系论》(张文、龚明礼)、《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