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性地总结出这些国家或地区刑事政策的不同特点和基本形式。深入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国内外刑事政策的研究,而且有益于我们对域外刑事政策的大胆 和状态的行为非罪化。如对流浪乞讨、吸毒成瘾、慢性酒精中毒等在刑法上予以排除。(3)基于正当程序的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表明,传播避孕工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13.html -
了解详情
242页及以下。 [16]并非每一个正在发生的强制(gegenwaertiger Zwang)都足以构成刑法上的暴力(Gewalt),这一点也可以从构成要件要素中的恐吓(Noetigen 项;罗克辛,《新刑法杂志》,1987年,第345页。特伦德勒自己也将这种现象称为诉讼价值上错误的,见《第53届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582.html -
了解详情
对 特定关系人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近亲属共同利益关系人认定的理解,我国刑法上没有直接做出规定,《刑事诉讼法》对近亲属做出了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 证明。第三,从关系密切人本身而言,其对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也有清醒的认识。当然这也需要相关的证据予以证明,而不能单凭关系密切的人的口供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3.html -
了解详情
不但可以实现罪刑均衡,还可以有效平息司法主体对刑法条文认识的分歧。 (二)刑法规范具有模糊性 在我国的刑法文本上,有很多个罪都是行为犯,只有行为人实施 ,司法主体对某些危害行为进行评价时,就会出现各种分歧。当然,司法主体并没有错误,因为他是依照法律作出的判决,符合形式正义。但是,从实质正义出发,却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84.html -
了解详情
不但可以实现罪刑均衡,还可以有效平息司法主体对刑法条文认识的分歧。 (二)刑法规范具有模糊性 在我国的刑法文本上,有很多个罪都是行为犯,只有行为人实施 ,司法主体对某些危害行为进行评价时,就会出现各种分歧。当然,司法主体并没有错误,因为他是依照法律作出的判决,符合形式正义。但是,从实质正义出发,却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385.html -
了解详情
由案件事实认定问题的性质所决定,社会普通公众在能力上反而优于职业法官,因此,我们现在终于能够领悟近现代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那段让人迷惑的话语:(普通 完全属于一般的认识问题,并不存在所谓上级正确,因此,不应过多地寄希望于上诉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法官,能够最终发现并纠正死刑事实认定中的错误。 除此之外,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2.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这种决定是正确的。 即使如此,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必须关注事实因果关系,因为它毕竟是基础,存在性对象。没有事实就无法认识,也就没有价值选择。如美国刑法 仅成历史时才可以说死亡不是来自原先的伤口。易言之,只有在措施明显错误并且原先的行为不再是危害的实质作用原因时医疗措施才打破因果链。 被害人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份证向银行进行挂失。可见,王某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使银行产生错误认识,自愿的将巨款交给了王某,即王某取得巨款所直接采用的手段是虚构 否则会形成刑事法规之肥大症,此即迈耶(H.Mayer)教授所担忧的无可忍受的刑法上之通货膨胀。〔11〕(P127-128)在刑事司法中,应当确立慎刑理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0.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没收财产只能没收犯罪分子的非法财产,不能没收犯罪分子的合法财产。众所周知,刑法设置财产刑的目的是要铲除犯罪分子再犯罪的能力。根据立法解释,黑社会性质的 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因陷入认识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相比,其犯罪手段性质更严重。从刑法保护的法益上看,盗窃罪、诈骗罪侵犯的法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8.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没收财产只能没收犯罪分子的非法财产,不能没收犯罪分子的合法财产。众所周知,刑法设置财产刑的目的是要铲除犯罪分子再犯罪的能力。根据立法解释,黑社会性质的 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因陷入认识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相比,其犯罪手段性质更严重。从刑法保护的法益上看,盗窃罪、诈骗罪侵犯的法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