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 较为明确,实践中不难判别。但对于利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如何界定,立法上缺少统一明确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取证对象的不同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9.html -
了解详情
比前者严格,非行政机关亲自进行不可,但也仅在必要时方需如此。而调查收集证据的方式则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电子眼、录音器等现代 ,但我们不愿看到它就此夭折。[11]审判机关作为常规状态下公民合法权利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应如何通过审判工作对行政改革与行政方法创新引起的争议依法评判?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3.html -
了解详情
“工序”进行生产,只要“产品”合格就是“公正”;而单纯就程序公正来说,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采用了科学合理的“生产工序”,就是“公正”。世界各国在确立其刑事司法 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在收集证据和审查证据的时候,关注的重点都是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价值,而对证据的合法性问题则很少关心甚至不闻不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3.html -
了解详情
和威尔士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辩双方应承担的相互提供和交换信息的义务,并考虑应如何为该义务设置合理的平衡点。显而易见,这是过去20年来英国刑事司法程序中一直经历 的摘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研究表明,侦查不是简单的收集证据,而是涉及组合与构建证据的活动。指控证据作为整体而言肯定是有偏向的,它会过分强调与控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34.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证人,法律只规定可以或负责提供证据,而没有规定可以收集证据。对于辩护律师,刑诉法和律师法只规定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并经 ,不但违反逻辑法则,而且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理解,更难操作。正如何家弘教授所言:“既然证据都是真实的‘事实’,既然不属实的东西都不是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0.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的取证行为。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都有收集证据的职权。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文章,在是否采纳该规则,如何采纳该规则,以及中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如何表述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观点。我国司法实践部门也多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08.html -
了解详情
了较为准确、科学的概括,即: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司法人员只要依据法定的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讯问,就不能被说成 虚伪的理论移植于中国,更会是南桔北枳,培植出非驴非马的怪胎。 (三)如何评价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 按照西方个人本位主义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要求一个人自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364.html -
了解详情
证言出现了真伪虚实交织难辨的时候,证人又不能当面澄清,严重地影响证言的证据效力。尽管司法实践中每个案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证人证言,但由于目前证人出庭的 难题,应当慎重考虑。但是,一旦确立了该规则,实践中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一是各种证据的取证规则、运用程序将会得到遵守;二是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7015.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借鉴德国的立法模式,它们的制度规定与德国立法大体相仿。本文试图以法、德两国相关立法为借鉴,探讨如何完善我国诉前证据保全程序问题。 一、诉前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制度有必要突破传统的起诉在先而证据在后的做法,预先进行证据保全,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资料,以促进案件的集中审理和保障诉讼实质上平等。另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0290.html -
了解详情
大众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 与此同时, 随着多样化的电子技术逐渐应用到生活中, 电子证据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微信、QQ还有短信的聊天记录、通过相机 社会人们的保密意识普遍提升, 各种软件, 各种设备都会设有密码, 因此如何科学而全面收集证据成为技术人员面对的难题。所以从电子设备中提取电子信息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9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