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构成诈骗(财产性利益)罪,否则属于不可罚的利益盗窃行为。说到底,对于债权这种财产性利益而言,能否认定对方具有处分行为关系到罪与非罪的问题。此外,在无票乘车 实践中发生的针对交付财物的人以外的人实施暴力、胁迫,当场迫使对方交付财物的,如何处理,是一个难题。 案例二十三:古某与任甲系同父异母兄弟。某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4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为受贿数额的司法规则,符合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合法性与合理性兼备。 对于盗窃信用卡、收受银行卡等经济犯罪案件,司法实践中操作性极强且符合刑法原理的犯罪 的情况看,以单一性实行行为决定共犯性质的观点得到了司法解释的认可。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84.html -
了解详情
1、依法配备枪支的军警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进行抢夺犯罪,其依法携带的枪支是否可以认定为“携带凶器”。对于凶器,词典的解释就是为行凶所用的器械。而枪支、弹药与 15周岁,不符合盗窃罪的主体要件,故对其所实施的盗窃行为不应定罪。而只能对其后实施的重伤警察行为负责,构成故意伤害罪。然而,准抢劫罪作为一种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1.html -
了解详情
多数判例采用这种主张。台湾地区司法判例也认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抽取缄封包装内的物品是盗窃行为【60】。也有学者认为,不问缄封或加锁,包装内的物品均应属于行为人 一日赵某出差,钱某将电视机搬走,赵某回来发现后,钱某拒不退还。此种行为如何认定?笔者认为,赵某自购得电视机后,一直摆放于厅中与钱某一起使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0.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被害人的意志,采取平和的手段,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的行为;盗窃行为既可以具有秘密性,也可以具有公开性;以对物暴力的方式强夺他人紧密 其他严重情节的要件时,也可认定为抢夺罪或盗窃罪。那么,在抢夺或盗窃的人数达到三人以上,而且符合了各罪的成立条件的,该如何区分聚众哄抢罪与抢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2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物数额没有达到相应金融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但达到了诈骗罪的数额标准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①也有观点认为,当行为人的金融诈骗数额达不到金融诈骗罪的定罪 盗窃金融票证或国家有价证券,然后使用所盗窃的金融票证或国家有价证券骗取他人财物,前者是盗窃行为,后者是诈骗行为,对此应当如何定罪?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215.html -
了解详情
(驾驶员窃取厢式货车、油罐车、船只等运输工具中的货物)本来争议就很大,过去认定盗窃、职务侵占的方式不一,未来二罪产生巨大悬殊,则无形中将争议放大。 此外, 我国一直存在主观说、客观说、新主观说、新客观说等理论争议,实践中对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做法不一。笔者认为,《解释》基本上采纳了新主观说,明确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9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债权,换句话说,乙抢了甲一个债权,中间并没有现金的流转,这种行为该如何认定?如果不能合理解释类似的案例,笔者所提的银行占有存款,存款人享有 行为是一个合法的债权实现过程,为何一个合法的债权兑现过程,最终却被评价为盗窃行为这样一个疑问。 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名义存款人占有了存款,实际出资人和名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0.html -
了解详情
犯,应当肯定行为人主动消除危险以避免实害的,应当作为犯罪中止来处理。 至于如何适用刑法规定,只要与故意杀人罪进行比较,就不难得出妥当的结论。对于故意杀人罪的 就盗窃行为本身是否已经对公共安全形成现实、紧迫的具体危险进行判断,而是仅仅根据行为人所盗窃的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毒害性、放射性物质的事实,即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42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能相互吸收的话,应当数罪并罚。例如,行为人为了抢劫而盗窃机动车辆作为犯罪工具的,对于盗窃行为我们不能评价为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行为, 。 但是,伴随着各国立法的修改,罪数体系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随着刑法思潮以及时代的变化来进一步建构、完善我国的罪数评价体系,仍然是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