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而不处刑事罚金,原先大量的违警罪被非罪化。⒂1962年美国法学会拟订的《模范刑法典》将罪分为重罪、轻罪、微罪和违警罪四类。上述国家刑法中罪的含义及 评论》2003年第4期;张明楷:《犯罪定义与犯罪化》,《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刘仁文:《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法商研究》2007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089.html -
了解详情
作探讨。 (一)即成犯、状态犯和继续犯 刑法理论认为,依结果的发生与犯罪的终了的关系,可以将犯罪分为即成犯、状态犯与继续犯(均从既遂角度 某个罪名是否继续犯(也称持续犯)对于追诉时效起算时间的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非法拘禁罪属于继续犯没有争议,但除此之外哪些罪名属于继续犯,则较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168.html -
了解详情
无价值 客观归责 违法性 风险社会 引言:研究主题与基本范畴的说明 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是当前我国刑法学理论中争议颇大的问题,这无疑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 只是从主客观角度所作的一种分类。从结果与行为的角度入手,不法的类型可分为结果导向的不法与行为导向的不法两种。此外,根据客观要素占据的权重比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如果坚持我国刑法明确否定了过失共同正犯,那么难以证明这一司法解释的合理性。 有学者 的规范论就以构成要件该当行为与结果归属相分离,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严格界分为特点。其认为,行为规范是通过构成要件来表示的,构成要件该当的行为就是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他在1938年发表的《法律思维中的分类概念和次序概念》一文中将概念分为分类概念和次序概念,并指出,事物的逻辑体系不能够、至少不绝对、不首先 的刑法的修正案中亦可发现,客观具体化之趋势并未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也反映出我国刑法中许多具体犯罪的类型化程度不足,难以适应新型的案件,显得比较僵硬且具有较强的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018.html -
了解详情
说,情理、法理、天理统一起来才是最好的司法。这一争议反映在刑法上其实就是罪责自负的原则问题。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罪责自负原则,但罪责自负的确是我国刑法 在最高院、最高检出台这个司法解释之前,实践当中很多地方的司法机关早已经把情节严重的网络诽谤作为犯罪处理了,处理的案件很多,其中很多案件中的点击量、浏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279.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犯的责任而产生的概念,但是共谋共同正犯并不完全等于组织犯。共谋共同正犯分为支配性共谋和对等性共谋,只有支配性共谋才属于组织犯。 ⑻[德]克劳斯罗克 形式客观说之反思,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3期。 (38)关于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采取了区分制还是单一制,目前似乎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可以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2.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犯的责任而产生的概念,但是共谋共同正犯并不完全等于组织犯。共谋共同正犯分为支配性共谋和对等性共谋,只有支配性共谋才属于组织犯。 ⑻[德]克劳斯罗克 形式客观说之反思,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3期。 (38)关于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采取了区分制还是单一制,目前似乎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可以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1.html -
了解详情
说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消极的责任要素,是一种责任阻却事由。有责性的责任要素分为原则要素和例外要素。前者也可称为积极的责任要素, 包括故意和过失,后者也可称为 的地位及其意义》,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4期。 [29]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刑事责任论、犯罪论和刑罚论的关系,主要有罪、责关系说、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05.html -
了解详情
⑽前注⑻,[前苏联]AH特拉伊宁书,第5758页。 ⑾参见储槐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 ⑿[日]曾根威 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页。)并列要素说认为,罪过的构成要素分为:第一,基本要素:故意、过失;第二,评价因素、前提因素与消极因素: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