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可以推定行为人应承担责任,但也存在例外情况。责任(即归责可能性)层次就是能够对行为人所实施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进行非难。一些尽管是符合 所必须考虑的要素,一般认为应该包括责任能力、责任故意或责任过失、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等三要素。责任的评价过程同样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场合,该罪的保护法益是每个个人的性的道德,因此,买方就是受害人,其行为不可罚。其二是参与者没有责任。例如,犯人自身的藏匿行为不会被作为窝藏罪处罚,因其没有期待可能性。都不具有正犯的期待可能性,当然不会具有共犯的期待可能性。因此,在片面的对向犯的场合,不具有共犯者的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8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先行行为。故意的危险行为之后的不作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无期待可能性,而要求过失行为人事后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完全符合期待 害结果大发生的因果进程,因而畏寒状态具有导致实害结果发生的较高的可能性。 先行行为能否产生作为义务,往往取决于危险状态的有无和其程度。显而易见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9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过失责任的判断。当然,有责性也存在阻却事由,即违法性认识错误和缺乏期待可能性。 二、三阶层体系之特点 从表面上看,三阶层体系与四要件体系并无 得沸沸扬扬的许霆案,二审法院改判为法定刑以下量刑,其试金石在于三阶层体系中的期待可能性,即人们无法过高地期望许霆在巨额金钱面前采取高尚的自制行为。这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20.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性,原则上可推定行为人有责任,除非行为人无责任能力、无故意或过失或无期待可能性⒃。德日犯罪成立理论是一种较成熟的犯罪构成理论,经过长期司法实践的 社会危害性模块与后者的违法性近似。德、日犯罪成立理论中所说的阻却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等内容在完整犯罪构成模型理论里,可放在社会危害性要件(即总则弹性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2.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社会的结果的认识已经较为完整地包含着违法性认识的内容{16}。而所谓的期待可能性问题,不过就是通常所讨论的犯罪动机中的一种反向类型(与恶的 [J].法学研究,2006,(3):112-118. {17}冯亚东,张丽.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59.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是,开启或持续特定危险的人所应承担的、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以保护第三人免受损害的义务。 [13]此种义务并不是《 [72]而支撑这一转变的就是社会福利国家的思想。也就是说,侵权法也被人们期待着要为社会福利国家的实现做出贡献。 [73] 现代社会福利国家最本质性的成就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92.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 第三种观点是从否定权利障碍事实之概念的立场,要求按“期待可能性的考虑”(Zumutbarkeitserwāgung)分配证明责任。该观点的提出者是德国学者奥莱 关系保护。因此,应从显名主义即法律上的代理关系应具有外部表现可能性的立场出发,由被告对自己主张的以他人名义为意思表示之事实承担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5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本人隐藏、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自己的,乃是出于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本能,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能认定为本罪,因此,犯罪人本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根据中国 ,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使公民遵守,并不是为了对公民进行惩罚,明明知道不可能期待父母不窝藏、包庇犯罪的子女,却把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样的法律规定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750.html -
了解详情
一项便是:法律不应要求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后来发展成为德国刑法理论之一的期待可能性,即法律只能要求人们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守法,当不具备守法条件时的 法律仍应设置一种惩罚。因为把危险转嫁到其他人身上,在任何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如果容忍了对转嫁行为排除责任,那么就一定会以令人难以忍受的方式动摇公众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