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保障,无法保障各方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权和充分辩论权,审查程序可能违背程序正当性原则。特别是对审查结果作出的裁定未赋予当事人和案外人复议权,缺乏充分的 权利对执行力影响的双重程序之烦,实现了争议审查的彻底性。 三、案外人异议之诉前置审查程序的缺陷与完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04条在引入案外人异议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295.html -
了解详情
乃至权威性便无从谈起。但保持法的稳定性是以该法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完备性并因此而能够适应或大体适应规范社会关系的客观需要为前提的。反之,如果 上一般并不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51] 第二,二者的作用或功能不同。民事诉讼程序的作用在于为发生争议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之审理与裁判提供程序依据,以便消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的角度来定义的,不像公正,不同角度会导致不同的理解。不仅如此,审判正当性比公正性更加容易评估和衡量,人们可以根据案件上诉以及申请再审的数量、民意测验的结果等 应将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作为判决的事实依据;法院对证据的调查只限于当事人在辩论中所提出来的事实。(参见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9.html -
了解详情
早已摈弃了这种落后思想。所以,本文仅介绍个人主义模式对个人所有权的限制的正当性解释。 这种模式是以个人主义思想为基础。他们强调国家主权必须受到限制,而 相互交织、相互关联。虽然从理论上将二者拆开,由当事人通过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再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民事争议是可行的。但较好的解决途径恐怕应该选择行政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60.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性,又不失复杂归摄模式(非线性形态)的严谨性,堪称两种证明模式结合的一个范例。 四、我国民事判决证明模式之缺陷 一个国家的司法判决,无论其是 ,如果要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还必须有更充分的理由。判决书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又进一步阐述该合同是无效的,且导致合同无效的主要过错责任在于原告方。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79.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权利的宪法性争议和纠纷,已经纷纷出现,这是我国司法制度必须面对并应妥善处理的。在现有司法体制和现实条件之下,通过扩张受理民事案件范围的方式 从而减轻法院的工作负担。 (三)强化民间纠纷解决机构的功能 目前,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民间机构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消费者协会,等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32.html -
了解详情
既判力。而判决理由则往往包括对案件的有关间接事实、非主要的事实等前提性或边缘形式所做出的判断。对于这类事实,双方当事人也许没有真正展开彻底的攻击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85、886. [23]马怀德,张红.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和处理[J].法商研究,2003,(4):93.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0.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经法院认可后,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终结司法程序。 二、司法调解:公权指导下对私权的处分 日内开展调解工作,将立案、调解、结案三合一,可以大大缩短办案时间,体现调解的快捷性;把当事人的纷争解决在立案阶段,可以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节约司法资源,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8.html -
了解详情
内承担赔偿责任。这样规定相对比较合理,但实践中不易操作,鉴于挂靠经营的不法性以及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对于机动车挂靠经营情形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则上由挂靠 请求征收人或者拆迁人履行补偿合同的,此种情形下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但如果补偿合同一方的主体是政府的,不应作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23.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当代法学》2011年第4期 【摘要】我国民事审判程序具有非正式性的显著特征,标志之一是一审法官拥有广泛而基本不受限制的程序性裁量权 信息不对称的结构性障碍,提高上诉法院审判结果的科学性。 为尽快解决当事人的程序性争议,维护程序进程的确定性,应促使当事人及时提出上诉。参考大陆法系即时抗告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