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者的损害,这种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叫做假想防卫。对于因假想防卫而造成的损害责任,应按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处理。即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主观上 斗争的同时,也为司法机关具体认定防卫是否过当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判断标准只有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才可认定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也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00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津错误、结果明显不公的,也应该依法再审予以纠正并改判,以保护配偶一方受损的权益。这一举动明显做出举证责任上的偏移,有可能显著改善举债方 私法行为,其效力应当由民法认定,而不能当然地以刑法的判断代替民法的判断。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合同与犯罪二者所评价(或适用)的对象并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712.html -
了解详情
到了《民法通则》相关条文效力的判断问题。 第二,对侵权特别法效力判断的影响。由于《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实质意义上的侵权一般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该款确定的是特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7]相对特别法,以《产品质量法》为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9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观要件。从诈骗罪客观构成类型的规定可以看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并不要求必然是陷入认识错误的人,即被害人不一定是被骗人。刑法理论上将被害人与被骗人不是 法律的竞技场,在伪造证据上下足工夫,以欺骗法官,导致法官错误作出审查判断。从司法实践中暴露的诉讼诈骗案例来分析,当事人或为了占有他人财产,或为了侵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03.html -
了解详情
突破了传统的罪责理论,以刑事政策的考量取代刑法体系自身的判断基准,构建的是预防罪责论,即将罪责功能化,这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负责,是因为有防卫社会安全的需要 替代。这样一来,是否就将可罚性还原到一般预防之刑罚必要性?我认为,这样的激进要求在义理学上是错误的。我甚至认为,若放弃古典罪责概念所包含的价值结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70.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此,如果把犯罪意图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往往会使被告逃脱惩罚,使法律形同虚设。另外,如果对事实的无知或认识错误总是可以作为辩护理由而被接受,那么,许多虚假 之外携带有用于夜盗、盗窃或欺诈或与此有关的任何物品,此人就构成了犯罪。在美国刑法上,有些犯罪定义既没有明确要求积极作为,也没有明确规定消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9.html -
了解详情
理想或思想能力;恰恰相反,他在邪恶当道时为虎作伥,是因为他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不是原罪形式的人本性恶或人本质恶使人和社会陷入大恶。使人陷入专制 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因此,意志自由的观点应该在刑法学上予以重新审视,而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在此应该慎用。 4、刑法中的违法性认识以及刑事责任理论应该体现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解释论主张,解释刑法时只进行形式的、字面的、逻辑的解释与判断;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主张应对刑法进行实质的、价值的、合目的的解释,它除了关注刑法的 对公款的正常使用权。[4]正是基于对挪用公款罪本质的认识,《第384条第1款的解释》)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54.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是否是基于陷入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所以在对合同诈骗罪犯罪人的主观故意进行界定时,必须要结合行为人是否采用欺诈手段这一最根本直观的判断准则,并结合 故意,即通过犯意联络,均认识到要共同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并希望通过签订、履行合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第二,由于刑法明确规定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在所有这些方式及其他方式中,都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并且没有可以避开它们的捷径。在我们进入一个危险的氛围的时候,只有经验会教导我们感觉到发自本能的 。--译者注 [40]大约在1830年时,法兰西学院设立了比较法教席,在索邦设立了比较刑法学教席。但是大约一代之后,利特列[Littr]在他那本伟大的法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