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危害结果。行为人必须认识到是因为:第一,中外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一致认为,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对犯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事实有认识。因此,行为人成立故意犯罪, 的刑事责任。其二,特殊身份也应当是事实性认识的内容。该学者认为,在法律把特殊身份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时,若行为人认为自己不具有该特殊身份,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只有在西方国家的犯罪论框架中,才可能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大陆法系国家认定犯罪的“三阶梯论”和英、美国家认定犯罪的 的不同社会危害性,对不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安排是不同的:有些事实情况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行为人即便未达到其目的也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刑法就将这些情况作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6.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同等处罚;折衷说认为,未遂犯的处罚根据首先是实现犯罪的现实危险性,其次必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内容。(注:参见张明楷:《未遂犯论》,中国法律出版社与日本国 的构成要件应该是:(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行为;(2)行为人之行为已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已出现特定结果或特定行为。其二,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2.html -
了解详情
成我国刑法中法定的阻却责任事由;[6]等等。这些观点或者将期待可能性理论纳入犯罪构成要件之中,或者在改造犯罪论体系的基础上将之纳入犯罪的构成要件 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23]黎宏:《日本刑法精义》,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184页。 [24][日]西田典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80.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的认识。究其根源,抑或在于传统刑法理论的构成要件学说,使阻却事由的立法受限。本文试图通过查找并整合国内外相关立法资料,对犯罪阻却事由进行较为详尽的剖析, 论体系作为大陆法系犯罪论的典型代表,它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组成。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当一个行为满足了形式上的构成要件时,仅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004.html -
了解详情
唯一标准。这大大不同于西方大陆法国家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论。与犯罪构成概念相关的还有犯罪构成事实犯罪构成要件、以及构成要件要素等概念。它们分别在犯罪构成 年,第475页。 [27] 学者们普遍认为刑事责任不同于刑罚,说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刑罚,参见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767.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以营利为目的是具备实质意义的构成要件要素,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对之予以证明。故称区别论。 三、《刑法》217条和第218条以营利为目的 和间接营利。直接营利目的相对容易理解;间接营利目的,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并不能直接获取利润,尚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实施其他行为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5107.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上的主体复数,而不是犯罪意义上的主体复数。 与二阶层犯罪论体系不同,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符合性是犯罪成立的唯一标准。它实际上内涵了三阶层犯罪 共同犯罪的分类功能,可以用来区分并指导必要共同犯罪的刑法分则立法。根据必要共同犯罪的特殊构造,立法者在预设必要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是以成立共同犯罪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8.html -
了解详情
单独实施,从而也就不可能单独构成这类犯罪。因为身份(如国家工作人员)既然是犯罪的构成要件,只有具有身份的人才能实施构成要件的行为(即实行行为),无身份者 或帮助犯,仍是一大难题。 但是,按照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和单一正犯的理论,区分制所面临的上述难题即可迎刃而解。如前所述,在数人参与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2.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上的主体复数,而不是犯罪意义上的主体复数。 与二阶层犯罪论体系不同,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符合性是犯罪成立的唯一标准。它实际上内涵了三阶层犯罪 共同犯罪的分类功能,可以用来区分并指导必要共同犯罪的刑法分则立法。根据必要共同犯罪的特殊构造,立法者在预设必要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是以成立共同犯罪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3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