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为刑事社会学派所发展。德国目的刑论的倡导者李斯特认为,刑罚任务是改造罪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非天然的,人工社会适应)。[11]李斯特强调 [25]黄京平,张枚.刑事和解的司法现状与制度构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6):56. [26]任华哲,沈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缓起诉制度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456.html -
了解详情
。2012年3月,全国人大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1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8]同前注[1],汤波、李明文。 [9]陈光中等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30.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职责。 (三)深入探索,以检察监督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注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机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 成长,形成以各界人士齐抓共管的维权网络。第三,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当放宽适用相对不起诉的条件,建立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第四,坚持教育为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562.html -
了解详情
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的给予行政或者刑事处罚的法律制度。 1998年 的特别是与中国被贩运人口有关的目的地国、来源国有关的国家和地区签订反贩运人口协议或者谅解备忘录,充分运用警务合作协议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建立起高级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00.html -
了解详情
的研究和应用中,突出宽缓刑事政策在制度构建和司法处遇中的作用,成为当前刑事法领域的主流声音。由于我国一直对未成年人犯罪秉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 :《论未成年人刑法保护的缺陷》,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第2期。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明确的司法解释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9.html -
了解详情
最终废止提供基础性支持和制度性保障。另一方面,死刑制度的司法改革能够更加便捷地实际限制与减少死刑的适用,并贯彻和支持死刑的立法改革。当然,归根结底,死刑的 群体从宽处罚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现代刑法的发展理念,是对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诠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人权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327.html -
了解详情
和社会的对抗心理,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刑法应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无期徒刑。 第三,废除没收财产刑。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公民私有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必须 公平正义的要求。就定罪而言,从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结合《刑事诉讼法》关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来看,对贤、能、勤、功者实施情节轻微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5.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问题,不是要留下什么悬念,实际上,即使刑事司法发展到今天,教育刑对上述困惑仍然无法给出圆满的回答。因此,这些瓶颈性问题集中地说明了一点, 的手段性意义并不明显。对未成年人的任何保护性处罚措施,都是源于未成年人较之于成年人的特殊性,正是这一特殊性使得刑罚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中刻意收敛,从而也使得常态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5.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问题,不是要留下什么悬念,实际上,即使刑事司法发展到今天,教育刑对上述困惑仍然无法给出圆满的回答。因此,这些瓶颈性问题集中地说明了一点, 的手段性意义并不明显。对未成年人的任何保护性处罚措施,都是源于未成年人较之于成年人的特殊性,正是这一特殊性使得刑罚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中刻意收敛,从而也使得常态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50.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乃至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贯彻,同时也直接关涉到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方向,关涉到中国法治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此 缺陷及其改进 近年来,为切实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在国家决策领导层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死刑制度的司法改革,并在统一死刑案件适用标准、严格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