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非法所有为目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193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该纪要作为指导性文件明确列举了几种情形,诸如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无疑,这对于实践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21.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 )构成贪污罪未遂的标准应当是行为人着手贪污行为的过程当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占有公共财物,是犯罪的未完成状态。 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11.html -
了解详情
业务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出具资信证明骗取贷款的,按非法出具资信证明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提供虚假证明的被告人实施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四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02.html -
了解详情
贷款诈骗行为会发生侵害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这样一种社会危害性,而希望骗取并占有贷款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此罪 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考察,通过多方位客观行为全面考虑行为人主观心态,从而得出是否有非法占有贷款之目的[8]. 就司法实践而言,对上述观点很难把握。如果能说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责任,因而,承担着防止这部分私人财物遭受损失的义务.所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上述财物,也要定贪污罪。 [关键词] 公共财物 所有权 委托关系 国有财产 修订后的刑法 占有的目的,而是由于业务不熟悉或工作上的疏忽大意,造成错帐、错款、短款等情况,经过查证确实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则不能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13.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金融诈骗罪与金融欺诈界限的不明晰,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指控金融诈骗罪面临非法占有目的举证的司法困境,司法解释或修正案不得不对此予以调整。采取的形式包括 实现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统一的困境。例如,在涉及金融产品的非法经营案件中,是否进入刑事追诉程序,更多地取决于投资者是否受到实际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57.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但是,单位须获得一部分或全部赃款,如果单位没有得到赃款,而是行为人独自占有赃款,则宜定性为个人诈骗。 二、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 犯罪主观 ,犯罪人在收受了对方当事人给付的款物后必须逃匿,否则无法判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有的学者进而指出,成立本行为要求行为人必须是携带对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31.html -
了解详情
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 不愿意承担义务,表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诈骗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自己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58.html -
了解详情
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4、主观特征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 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足以说明行为人无非法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故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74.html -
了解详情
,则本身是非善意的,或者说是有过失的。另一方面,由于财产是无偿接受的,受让人占有财产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因此返还财产并不会蒙受多少损失⑺。笔者认为可以从两 此时请求权发生竞合,原所有权人可选择适用。第二种情况是非法处分人对转让的财产属非法占有,如非法处分人是基于盗窃、拾得遗失物而取得财产的。原所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