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前介入,对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行为人,只要其危险性威胁到法秩序共同体的安全,刑法同样应当对其作出一定的反应,从而降低社会风险的存在。(12) 反映在刑事立法上 危险犯、持有犯、推定等制度,对传统刑法中罪刑均衡原则、罪过责任原则以及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原则等罪责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背离,难免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乃人类意志的产物,有一定目的,受目的律支配,与以因果律为基础,因而有必然因果关系的自然法则截然不同。故解释法律,必先了解法律所欲实现何种 正在发生》,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24}吴丙新:《修正的刑法解释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25}[德]亚图考夫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2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乃人类意志的产物,有一定目的,受目的律支配,与以因果律为基础,因而有必然因果关系的自然法则截然不同。故解释法律,必先了解法律所欲实现何种 正在发生》,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24}吴丙新:《修正的刑法解释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25}[德]亚图考夫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13.html -
了解详情
定主义的一个法理的要求。小野认为,即使全面否定罪刑法定主义,犯罪的成立除了需要违法、有责、因果关系之外,也还需要该当一定的特殊的构成法律的概念 主义相区别。从中(唐律)无法看出任何自由主义的思想,而且它也不象近代的罪刑法定主义那样来源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而是超个人主义的法家的霸道意识与普遍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6.html -
了解详情
,又分别包括特定的组成要素。如犯罪客观方面就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基于各个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各异,犯罪构成要素又有必要性要素和选择性 期待可能性的问题。期待可能性是德国刑法学家借助癖马案提出的一个理论。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相当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不借助期待可能性,一些实践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2.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性的错误除在外,另一方面应把所有值得特别研究的错误问题包容在内。 (三)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即在实施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实现了预想的危害结果 事实的错误。参见前引[2],第225页。 [6] 参见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页。 [7] (7)关于违法性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9.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判断也日趋理性和独立,不再象身份时代那样完全依附于国家的主流观念,因果关系倒置思维被加以纠正,不是因为国家进行了实际的刑事处罚而决定了行为的 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学校更是人心惶惶。最终某甲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抢劫罪,而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罪的规定,多次抢劫的,应当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9.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独立于主观要素进行判断的,反之则不然。在客观要素中,行为、结果与因果关系这三者又存在先后顺序。只有经过判断存在杀人行为,方要查明是否存在杀人 实践中,实质判断先于形式判断甚至优于形式判断的情形时有发生。显然,这是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对此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三、事实判断先于法律判断 在定罪活动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03.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草案是1810年拿破仑法兰西刑法典的翻版。1880年颁布的这部刑法典标志着近代欧洲的刑法学进入了日本。不过,当时主导法国的折中主义学派思想是这部刑法典和日本刑法学 本刑法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讨论了当时日本刑法学界还不知道的许多新问题,比如,因果关系问题,不作为犯问题,间接正犯问题。可以说,岡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27.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而盗窃得到的公私财物则不仅反映盗窃行为的存在,同时表明公私财产的归属关系发生了改变,进而说明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受到侵害,贪污罪中贪污所得的公款亦同。 的间接承受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肯定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