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性进行评价,而不能仅仅通过这些被证明的客观情况就直接认定被告人具有主观上的明知;在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加以改变之前(即以客观行为要件代替 效率的一种重要渠道。但应时刻牢记,保持足够的执法高压是推动和解的前提。 【作者简介】 张子学,单位为中国政法大学。 【注释】 [1]这一前提,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0.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性进行评价,而不能仅仅通过这些被证明的客观情况就直接认定被告人具有主观上的明知;在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加以改变之前(即以客观行为要件代替 青斌:论不确定法律概念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冲突和协调,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1期。 作者 张子学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文章来源】《证券法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26.html -
了解详情
,但同时认为否定理由尚不充分,需要从理论上作进一步的论证。 首先,笔者认为法人犯罪不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可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21.html -
了解详情
法网,重点打击。在刑事政策上看,立法应当放宽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降低构成犯罪的标准,以确保对此类犯罪的重点打击。建议立法应当做出以下完善。 1.扩大贿赂 配置罚金刑也没有配置没收财产刑。同时对行贿犯罪的,只有情节特别严重的,才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单位行贿罪,以及介绍贿赂罪,都没有配置财产刑。笔者建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95.html -
了解详情
的来源或去向,或者确实无法证明其持有物的来源或去向,也应当认定其具有持有故意并该当持有型犯罪的构成要件。反之,如果持有人由于无知、无意或者被陷害 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0页。 梁根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法学评论(双月刊)》2003年第4期(总第120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0.html -
了解详情
是现代合同法帝王条款。刑法作为民商法的保障法,在对欺诈犯罪的构成要件设计上应体现法律行为制度的要求。传统的诈骗犯罪构成模式主要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管各的,协调不力;有的银行片面考虑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对金融诈骗犯罪采取只要能退还资金就不予告发的态度,为诈骗分子多头诈骗提供了条件;长期以来,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6.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以来,有的地方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的情况较为严重,一些个人或单位甚至大量回收废旧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等医用材料重新包装后出售。这些伪劣 伪劣商品罪,该节第140条至第150条共11个条文分别确立9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及其罪名。其中,第141条之生产、销售假药罪,第143条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81.html -
了解详情
在犯罪的某些部分发生重合,可以用部分犯罪共同说来解释,即两种犯罪之间即使构成要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二者在构成要件上有部分重合,则在重合限度内成立共同犯罪 行为人以单位名义实施雇佣他人犯非单位犯罪的,则因不构成单位犯罪,而应以相应罪名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从雇主与受雇人的角度来说,自然人可以作为雇主或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8.html -
了解详情
;但从实质上看,由于法人不具备犯罪主观要件,自然也不会有受犯罪主观要件支配而实施的客观上的犯罪行为,即这种犯罪行为实际上是由法人机关成员的犯罪心理 独立的犯罪主体。直接或者间接地将单位与作为单位构成要素的成员并列为两个独立犯罪主体的两个主体论、双层机制论、单位犯罪的双重性论、连带刑事责任论、双重主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8.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过失犯罪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要件,即已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少数过失犯罪中,单位也可以成为其主体。第二,犯罪 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那么,该义务和注意义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从严格维持过失犯罪理论上的构成要件来说,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是法律要求于行为人在客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