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维护司法的统一性、公正性和准确性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一、“多次盗窃”中每次盗窃行为的认定 《2013年解释》第3条第1款根据《刑法修正案(八)》 的大幅增加,往往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司法不一和混乱。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多次盗窃”中的每次盗窃行为的范围,以防止司法不一和混乱,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443.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是抢劫行为(在未造成被害人等轻伤以上后果的情形下),只要没有取得财物,至多认定为犯罪未遂,而扒窃一经实施即构成既遂,也毫无均衡可言。 不限于此,以 泛化地解读,既要考虑是否能达到可罚的违法性的质的程度,更要考虑如何区别于一般盗窃行为,为司法实践提供相对明确的判断标准。基于下述三点理由,本文不赞同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796.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罪与诈骗罪(或金融诈骗罪)实行并罚。《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几种盗窃行为类型已经表明,只要对所有人、占有人具有主观价值,即使其客观上没有经济 人,应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规定体现了同样观点。 (21)李成:《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601.html -
了解详情
B、C三人共谋盗窃甲家的财物,但届时只有A、B两人实施了入户盗窃行为,C因故没有参加,在盗窃过程中被甲发现,A、B使用暴力将甲打倒后逃走,C是否也构成 承继性共同正犯的转化犯,值得研究的问题是:1.在基本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后行为者参与实行的,如何认定转化犯?例如,甲在一小区丙家行窃,乙也来行窃,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304.html -
了解详情
的余地,故而违法性相对较低。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属于一种逃避债务的利益盗窃行为,法定刑(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远低于普通盗窃罪,其原因在于,逃债 财产的权限或地位,成为区分(三角)诈骗罪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关键。[34]但是,如何认定受骗者具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限和地位,理论上存在事实的接近说、主观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071.html -
了解详情
巨大未遂的说法,似乎没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某人盗窃情节严重未遂(或某人的盗窃行为有达到情节严重的可能性,故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未遂)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减轻处罚?如果三次抢劫,一次既遂两次未遂或者两次既遂一次未遂,如何处置,值得进步研究。 ⒃对受贿罪的既未遂区分标准还有争议,但是,考虑到我国受贿罪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202.html -
了解详情
将扒窃作为盗窃罪追诉。⑵ 笔者认为,正确解释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扒窃的规定,当然是依法认定扒窃型盗窃罪的关键。但是,围绕扒窃是否一律入罪、可否根据但书出罪的 潜在威胁,作为升高盗窃行为不法程度并使其具有刑事可罚性的罪量因素,植入携带凶器盗窃的不法行为定型之中。 一般说来,明示罪量要素不存在如何发现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063.html -
了解详情
其一,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入手,认为盗窃罪的保护法益是财产的所有权,而客观的盗窃行为仅仅是侵犯了财产的平稳占有,对于占有之外其他诸如使用、收益、处分等 成立盗窃罪?对于这两种情形来说,如果不考虑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话都可以认定成立盗窃罪,但是,这样一来就扩大了盗窃罪的成立范围使器物损坏罪几乎没有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09.html -
了解详情
其一,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入手,认为盗窃罪的保护法益是财产的所有权,而客观的盗窃行为仅仅是侵犯了财产的平稳占有,对于占有之外其他诸如使用、收益、处分等 成立盗窃罪?对于这两种情形来说,如果不考虑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话都可以认定成立盗窃罪,但是,这样一来就扩大了盗窃罪的成立范围使器物损坏罪几乎没有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997.html -
了解详情
硬币后,T又用胶带把纸币从机器里拉出来,然后取走零钱。对T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29] 有一种观点主张成立对硬币的盗窃罪。一些学者认为,这与上述利用 取款;既然前者构成盗窃罪,后者也应如是。 对此,刘明祥教授从盗窃行为是取得而诈骗行为是交付来反驳上述类比的不当。他认为,非法用信用卡在ATM机上恶意取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