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几部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出台,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制度层面日趋成熟,但理论上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金,它所予以补偿的精神损害只是精神损害的一部分,即具有可赔偿性且予以赔偿的部分。 (三)财产上之损害 依据是否发生财产上的损失,可以将损害分为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隐私 、梁书文、杨立新、杨洪逵:《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52.html -
了解详情
离婚时,无过错一方有权要求过错方给予精神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它的建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救济无过错者均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婚姻关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 四条确立夫妻尖相互忠实而未确立整个配偶权,为离婚因婚外性行为过错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过错形式 婚姻对过错形式列举了重婚,不以夫妻名义形成的婚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 是无问题。 (二)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以上这两个规定中都有残疾赔偿金的内容,但它们虽然名称完全相同,而性质却完全不同,前者是指受害人因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8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 是无问题。 (二)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以上这两个规定中都有残疾赔偿金的内容,但它们虽然名称完全相同,而性质却完全不同,前者是指受害人因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46.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甲面部受损,甲因此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后甲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在该案中,适用侵权责任法或合同法会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尽管在该案中存在着医疗 前述美容案为例,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 第一,是否需要依据合同确定所赔偿的利益范围。如前所述,履行利益和固有利益的界分,也是从合同法主要保护合同债权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25.html -
了解详情
第2款过错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处之人身,是指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应被解释为一般人格权的法律依据。 虽然一般人格权系普遍获得认可之权利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条第2款中其他人格利益被侵害而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应严格把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德之前提条件,从严解释,以限缩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18.html -
了解详情
和精神利益。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基于身份权被侵犯 而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存在于离婚诉讼和监护权被侵犯 的诉讼中。《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 单位的诉讼请求,那 么,由于用人单位起诉后,劳动仲裁裁决已不再具备法律效 力,也就不能做为执行依据,法院判决又没有用人单位向劳动 者支付款项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7.html -
了解详情
应承担金钱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精神补救的义务以抚慰当事人的一种救济制度。 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始见于我国的《民法通则》,该法第120条规定 具备了在《国家赔偿法》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基础。我国《国家赔偿法》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906.html -
了解详情
得不到支持。司法实践中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大多以缺乏法律依据为由予以驳回。同样受到精神上的损害,若侵害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 主张一般会得到支持。但如果侵害人是国家机关,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则因为《国家赔偿法》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空白而被剥夺,这事实上是国家变相地剥夺了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