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罪为例,有学者主张对此行为完全可以依照民事行为进行起诉,这种观点从表面看来并无错误,法律的确对该行为有所规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民事手段介入的有限性 分化产生的潜在犯罪群体,如果不能在刑法上对其利益予以特殊的保护,必将诱发犯罪的大规模增长,刑法平等保护原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民生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97.html -
了解详情
报酬罪为例,有学者主张对此行为完全可以依照民事行为进行起诉,这种观点从表面看来并无错误,法律的确对该行为有所规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民事手段介入的有限性 分化产生的潜在犯罪群体,如果不能在刑法上对其利益予以特殊的保护,必将诱发犯罪的大规模增长,刑法平等保护原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民生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4.html -
了解详情
支配,是指幕后者(具有命令指挥权限)借其组织上之权力结构,下令执行某项犯罪行为,而执行者在非受强制与错误情况下,完成其组织成员之工作任务。[2]关于 实施犯罪的故意,这是对集团首要分子进行归责的主观基础。组织故意是否包括间接故意?对此,中外刑法学界有不同认识。例如,俄罗斯有学者认为,与实行犯不同,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26.html -
了解详情
具备生理/心理条件为前提,关于这一点,只要想象一下刑事责任能力必须以行为人行为时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为基础就行了。[1](P88)传统理论至今对我国刑法 以人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刑法是完全错误的,刑法的任务在于保卫社会,为了防止犯罪对社会的侵害,应当充实社会政策。[3](P28)判断法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0.html -
了解详情
时,可以将最后结果作为严重情节或者恶劣情节,从而决定行为的犯罪性,对行为人定罪处刑;如果前行为只是一般的错误或者轻微违法行为,则对于最后结果就不应负刑事责任 能确定他对这一结果的产生具有认识或认识可能。因此,这时考察介入因素的异常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已不属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问题,而是已经进行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3.html -
了解详情
突破了传统的罪责理论,以刑事政策的考量取代刑法体系自身的判断基准,构建的是预防罪责论,即将罪责功能化,这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负责,是因为有防卫社会安全的需要 替代。这样一来,是否就将可罚性还原到一般预防之刑罚必要性?我认为,这样的激进要求在义理学上是错误的。我甚至认为,若放弃古典罪责概念所包含的价值结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7.html -
了解详情
突破了传统的罪责理论,以刑事政策的考量取代刑法体系自身的判断基准,构建的是预防罪责论,即将罪责功能化,这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负责,是因为有防卫社会安全的需要 替代。这样一来,是否就将可罚性还原到一般预防之刑罚必要性?我认为,这样的激进要求在义理学上是错误的。我甚至认为,若放弃古典罪责概念所包含的价值结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3.html -
了解详情
(人工终止妊娠,1991年后仅限于未满22周者)。根据《优生保护法》的规定,堕胎成为刑法上堕胎罪的违法阻却事由。从1948年至1996年,约有16 500人被 负担,就认为近亲结婚会给社会增添负担、降低人口素质,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残疾观。1980年《婚姻法》第7条第2项规定:患有医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4.html -
了解详情
的损害。对于假想防卫而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适用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解决,即如果属于行为人主观上能够预见的,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应按过失 》。 参考文献 1、《刑法学》张明楷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年 2、《刑法基础论》杨春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 《正当防卫论》彭卫东 武汉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43.html -
了解详情
越来越多、界限越来越模糊,加上资本市场的特殊性,错误使用概念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如何科学归纳、规范选择罪名应当成为新的研究方式。 1997年刑法典第182条 构成要素可能会成为操纵市场的判断要素。 刑法修正案(一)对第182条的修订是基于对证券、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具体构成对象认识的深化,修正案(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