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乃至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贯彻,同时也直接关涉到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方向,关涉到中国法治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此 缺陷及其改进 近年来,为切实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在国家决策领导层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死刑制度的司法改革,并在统一死刑案件适用标准、严格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7.html -
了解详情
和社会的对抗心理,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刑法应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无期徒刑。 第三,废除没收财产刑。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公民私有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必须 公平正义的要求。就定罪而言,从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结合《刑事诉讼法》关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来看,对贤、能、勤、功者实施情节轻微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8.html -
了解详情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犯罪,不能追究刑事责任。{4}显然,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构建犯罪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旨在禁止主观归罪与客观归罪的现象。 对身份犯的教唆问题,但又导致共犯成为一种责任形式,不能解决上述成年人参与(尤其是帮助)未成年人犯罪的共犯问题。 (七)将违法与责任作为犯罪论体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6.html -
了解详情
案,才正式宣布对智障犯人适用死刑违宪;1988年Thompson案,仅禁止对行为时15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适用死刑,直至2005年Roper案才禁止对行为时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适用 蒂芬R奥顿:《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郭树理译,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381.html -
了解详情
案,才正式宣布对智障犯人适用死刑违宪;1988年Thompson案,仅禁止对行为时15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适用死刑,直至2005年Roper案才禁止对行为时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适用 蒂芬R奥顿:《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郭树理译,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424.html -
了解详情
,隐私权等权利。 2、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张百杰、金宝良、陈晓宇:《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实解读》,载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版第4期,第5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16.html -
了解详情
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并在修正意识与潜意识二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级人格结构理论,将其作为个体的三级 工作体系的目标,还相差较远。为使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制度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改变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犯罪主体共用一个刑事诉讼程序的习惯做法,保证实体法等各项法律政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6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设计与构建》,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4期。 [6]参见[美]菲尼、[德]赫尔曼、岳礼玲:《一个案例,两种制度美德刑事司法比较》,中国 兰等:《基层法院实施社会调查制度的调研报告》,载《法治研究》2009年第12期。 [11]参见李璞荣、司明灯:《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运行模式比较分析》,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91.html -
了解详情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公正诉讼程序以文明的方式来解决民事纠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原则 我国现行法律援助条例中虽然没有专章 最低生活保障线或失业救济标准,或者能够提供其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证明。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或是未成年人或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8.html -
了解详情
议题,一些学者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学体系的初步设想。《法学研究》1987年第1期发表了何秉松教授的《试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犯罪 合作成为客观必要。因此,我国学者对国际刑法的概念、适用原则、国际犯罪的构成以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等国际刑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有份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