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引起重视,达到完善我国民事主体资格理论的目的。 一、 我国现有民事主体资格基本理论问题、主要观点及其质疑 民事主体资格也可以称为民事主体能力。其具体的法律含义 概念有什么理论和实际意义的区别。其三,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是法律上需要建立的一种法律观念,这种观念的确立,反映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即是民法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1.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民法上也使用了财产的概念(德Vermogen)(如《德国民法典》第310条及其以下、第419条、第1085条等),但是既没有对财产作一个明确的定义 是将财产放在与一定目的下的物资相结合或是放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来考察的,唯有如此财产才真正具有法律意义,也就是说,自在之物是无法界定为财产的。故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200.html -
了解详情
要通过对权利客体的量化来完成。 社会关系说认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既不是物,也不是行为,而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具体的物质条件依据(如物、行为、非 。在法律关系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客体利益仅仅是该法律关系主体关心的因素,仅对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这时的客体利益的质和量,均不具有任何法律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定位 民事习惯调查,是特指为了修纂民法典,针对可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关系,和可能成为民事法律规范的民事惯例或解决方式等内容,组织的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大规模 习惯调查有过详细介绍,详见胡旭晟: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载《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胡旭晟、夏新华、李交发点校,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44.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了的有关民商事通用的原则、制度、规则,如合同制度、担保制度、民事法律关系体系等等,《商法通则》均无必要予以重复规定,其必须规定的应当是 主义转变。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民商分立已经超越了传统民商分立的范畴,即民商分立并不意味着需要制定一部鸿篇巨制的商法典,传统商法典的老化、陈旧及其他弊端已是有目共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56.html -
了解详情
,要心如秤(mentalscales),以双方当事人的证据份量14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置于左右的秤盘上,从而来权衡何方具有较大的 增订版)1979年版,第582-583页。 [24] 参见拙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6-77页。 [25] 见陈朴生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特瓦尔德.德国民事诉讼法(下)[M].李大雪,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0}汤维建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J].河南省政法 的现代意义[M] //陈光中.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民事行政诉讼卷.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23}吴宏耀,魏晓娜.诉讼证明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5.html -
了解详情
上事实和程序法上事实,[1]前者指的是影响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终结的行为和事件,后者指的是具有程序法意义,影响诉讼程序事项发生、变化、终结的行为和 疏明与证明掌握一样的证明标准,则使诉讼过于拖延。法院根据程序法上事实自身特点及其法律效果的特点,对疏明掌握一较低的标准,有助于诉讼程序的顺利、高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法律属性:就民事诉讼而言,通说将其视为一种法律现象。而就此法律现象的理解,又可分为法律关系论与诉讼状态说。一者静止 完全摆脱了行为规范的属性,相反却建立在作为行为规范的民法的基础之上。在某种意义上,作为裁判规范的民法可以说是要件事实理论对于作为行为规范民法的重新诠释。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1.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在此情况下,民事争点整理程序对事实真实的发现仍是有意义的: 第一,在争点整理程序中法官依据法律规定给予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及其相关证据的平等机会、 ,这就决定了我国设立该制度的必要性。最后,实践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毫无争议可言,但是基于当事人无理缠诉等原因案件仍要走完整个程序。 在构建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