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并且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足以证明,国家赔偿法已将司法者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纳入其调整范围。 关于司法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的范围和赔偿标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既 导致判决的无效,因此我国民诉法的概括性规定并没有揭示民事诉讼的本质和规律,也未反映司法实践的实际要求,这是我国将来修订民诉法时所必须注意的。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6.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第38页。 [2]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上的举证时限》,《法律适用》,2001年第1期,第16页。 [3]同 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1]李浩:《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12]季卫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或资料的基础上以及在现已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判定,主观上并非旨在免除当事人的证明责任,但从客观上却有利产生减轻当事人在 。 (八)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书证是民事诉讼当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证据种类,其分类主要涉及公文书证与私文书证、处分性书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7.html -
了解详情
则指在诉讼程序中各种主体行为的速度及有效性。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复正常,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所谓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做法,确认了贵族不必出庭受审的特权。中世纪欧州的法律更是规定了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因身份而异,男子优于女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4.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当事人听取,主要用于确定审判对象和证明对象;二是当事人讯问,主要是作为一种证据方法。 四、余论:中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 鉴于对德、日等国的 证据则表现为民事诉讼的从属地位,学者形象地称之为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的审判格局。 90年代以来的审判方式改革就是循着弱化法院的职权、减轻法院的责任和负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信托给该团体后,由该社会团体提起符合其章程、设立目的的诉讼。因此,团体诉讼的原告只有一个,就是团体本身,而不是全体成员,这与 -31. [4]肖建华,唐玉富.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与程序构建[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5]肖建国.现代型民事诉讼的结构和功能[J].政法论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0.html -
了解详情
期 【摘要】我国通说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关于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举证责任的规定存在重大误解。医疗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只能由患方承担,对此类案件 [18]周成泓.论医疗责任事实因果关系的诉讼证明[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4):86-96. [19]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21.html -
了解详情
纳税人诉讼,指由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提起的公益诉讼。是否允许个人在没有表面证据证明其为受害者的情况下提起民事诉讼,与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密切相关。许多 ]胡象明,董琦.论公共利益及其本质属性[J].公共管理学报,2006(l):27. [2]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M].北京: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3.html -
了解详情
变化着的三维空间场,在这一空间场中存在着不同经纬的对立范畴。当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人民事诉讼的空间和时间隧道之后,各种矛盾便会应运而生,形成矛盾群 还有一些矛盾关系,本文还未涉及,如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程序的非正义与实体结果的相互关系、诉讼要件与实体裁决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人们深人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分析,提出了一种重构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举证责任分配 基本要求 体系建构 引 言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制度之一。其设立目的主要是解决 》,第21页。 ③参见陈刚著:《美国证明责任法理序说》,载于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从》(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