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不符的情形比较普遍。如果一方当事人认为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有错误,向法院起诉对该不动产物权请求确认归属的,有义务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8条所列情形均按照劳务关系处理:但该司法解释实施之后,尚未审结的一、二审劳动争议案件均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665.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侦查、起诉不予│公安机关认为,杀人的原因是心理障碍所 │ │北随州熊振│一、二审期间│抑郁,病理性醉│支持鉴定申请。│致,并非属于精神疾病,不存在精神鉴定 报》,2011年3月11日。 [5]张军主编:《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 [6]参见张丽卿:《鉴定证据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52.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因为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后,决定是否提出抗诉的期间只有十天,不能不由熟悉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和诉讼过程的原审人民检察院在这一期间内即时决定是否启动 规范,《抗诉书》的基本程式是:首先,需要指出裁判文书的错误类型(包括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审判程序严重违法);然后,阐述上述结论的具体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21.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法院的裁判。一方面,错案追究制度使法院的判决结果成为衡量侦查、检察机关办案是否有错误的标准,而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是制约不足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裁判进行一种监督式的审查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程序性裁判机制并没有法律依据,二审法院不对一审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适用进行刚性的审查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42.html -
了解详情
确有错误,可按审判监督程序,即一种特殊的纠错救济程序来提出抗诉,对一审和二审程序终结后已发生法律效力但仍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加以纠正[4]。因此,刑事审判 必纠是我国刑事诉讼始终坚持的方针。即使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一经发现有错误,不论是在认定事实上,还是在适用法律上,也不论是对原被告人有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47.html -
了解详情
。迈耶认为,行政行为体现国家意志,其效力是自我证明的;除非有非常明显的法律错误,都应当推定有效,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均受其拘束,非经有管辖权的机关 被告人无罪。[67] 在王选林诉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行政拘留案中,泸州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认为,阻挡合法的执法行为属违法行为,而阻挡违法的执法行为并非均属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47.html -
了解详情
正常的。之所以出现分歧,除了法官之间由于学识、阅历等因素造成对于事实、证据认定和适用法律的理解上存在差异以外,不可否认,各自价值取向的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 角度看,都在法定刑罚幅度之内,对于法官来说,两个判决都不属于错误,但对被告人来说,很难说两个判决都是公正的。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刑罚适用的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22.html -
了解详情
,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1]死刑复核程序就是这种思想的法律化,是中国共产党继承民族历史传统的创造。一般刑事案件经过一、二审程序以后,判决 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3)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4)原审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必须判处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5)有无法定、酌定从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1.html -
了解详情
由是:(1)含义明确,而且将审判程序分为一审、二审与再审,层次清楚。(2)有利于将原本属于权力监督的程序改造为一种权利救济程序、诉讼程序。世界范围内的再审 维护法律统一的需要。但如果新判决不利于被告人时,则可以不予实际执行。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形是法官的责任,不应让被告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当两种权利产生冲突时,孰重?孰轻?人民法院的舍取不仅决定了案件的判决,同时也更进一步引导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引导社会尊重人格权及规范舆论监督行为、充分发挥 强求新闻报道完全与客观事实相符。 曾某、陈某诉某日报社、某都市报社一案是适用法律真实的典型案例[2]。我们认为该报道基本属实,原因有二:其一,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