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 驾驶员违章行为造成事故不具有因果关系。这些事后的关系也不是上述人员与驾驶员之间在交通肇事罪中形成具有救助被害人共同注意义务的基础。 刑法上注意义务的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28.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罪 共同犯罪 辨析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 违章行为造成事故不具有因果关系。这些事后的关系也不是上述人员与驾驶员之间在交通肇事罪中形成具有救助被害人共同注意义务的基础。 刑法上注意义务的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1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不能犯性质的两种学说 不能犯的性质,涉及不能犯与犯罪未遂之间的关系问题。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围绕着不能犯究竟是不是犯罪未遂,不能犯和一 是能犯未遂,要么只能是不能犯未遂,也就是说,要么有因果关系,要么没有因果关系,而不存在或多或少的因果关系。缺少客观构成要件的未遂的本质特征,存在于行为人的意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44.html -
了解详情
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的因果关系。[3]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结果必须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而且这种严重性一般要较成年人危害 使矫正对象认罪服法,同时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1]于志刚译:《阿根廷刑法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44.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分解为以下四项:(一)犯罪为行为(Handlung)(二)犯罪为刑法所规定应以刑罚制裁之行为。(三)犯罪为有责行为(Schuldhafte Handlung)。 了犯罪的阶级本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原理为指导来研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刑法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这一时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67.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中各犯罪嫌疑人贪污数额的认定刻不容缓,故此,本文就贪污罪共犯的一些问题发表以下的看法。 关键词:共同犯罪 贪污共犯 贪污共犯的地位 数额认定 贪污罪是 作用。因而,作为共犯的整体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上述很有道理,并符合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从行为整体性出发才能判断其行为性质。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思表示,而嘱托他人帮助自己自杀,承诺他人将自己杀死或重伤等,则违背刑法的禁止性规定,这种意思表示不能生效。 2、技术上的失误 医疗事故承担民事 造成的,即医生的违法行为与病人的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医院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因果关系问题作为认定医务人员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是处理医疗纠纷必须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1.html -
了解详情
分解为以下四项:(一)犯罪为行为(Handlung)。(二)犯罪为刑法所规定应以刑罚制裁之行为。(三)犯罪为有责行为(Schuldhafte Handlung)。 揭示了犯罪的阶级本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原理为指导来研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刑法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这一时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7.html -
了解详情
分解为以下四项:(一)犯罪为行为(Handlung)。(二)犯罪为刑法所规定应以刑罚制裁之行为。(三)犯罪为有责行为(Schuldhafte Handlung)。 揭示了犯罪的阶级本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原理为指导来研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刑法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这一时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3.html -
了解详情
、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的指使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死亡的结果是由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为和事后的逃逸行为导致的,而 版,第46 47 页。 〔16〕 郭立新、黄明儒主编:《刑法分则适用典型疑难问题新释新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年版,第64 页。 [ 作者简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