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客观上需要一般条款予以补充。如在所谓现代型诉讼中,原被告之间的力量对比存在明显差距,这就要在证据的收集及证明责任的分配等领域,以诚信原则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行为规制原理的诚信原则〔A〕。新堂幸司。讲座民事诉讼法?四〔M〕。弘文堂,1985.260,256。 〔6〕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77.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行使释明权是与现代司法改革和民事诉讼发展的大势相适应的。 第一、行使释明权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 当事人的应有义务,当当事人不能提供足以证明其主张成立的证据资料时,当事人就应当承担败诉的责任,这是当事人主义的原有内容。但是,由于自然和社会身份的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7.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统的民事诉讼中,一审程序在实体内容方面可能分为∶请求的提示与特定争点的形成以证据的提出和审查证据为中心的证明活动作为最终结论而达到判决,等几个典型的阶段, 判断以外的视角来使用判定这一概念的学者,当首推日本著名的中国法制史专家滋贺秀三教授。在他关于清代民事诉讼的研究中,滋贺教授指出,负责通过诉讼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14.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 关联。从其民主化色彩来说,它与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度相似;就其组织形态而论,它又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有类似之处。然而正是因其混合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27.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都大不一样,甚至相反,因此,法学界公认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的脊梁。 一、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反思 。 (一)我国未真正建立起现代证明 ,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第一版。 ④范光亮,《论我国现代诉讼证明的逻辑构成与价值取向兼谈诉讼证明的基本原则》,2004年《现代法学》专刊。 ⑤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说服调解成为这一正当化策略的另一后果。审判方式改革后,举证责任制度的改革,已经使我国民事诉讼处理真伪不明的正当化策略逐步向后一种方式转变。[ 的阐述,参见吴泽勇:《民事诉讼的程序自治:理念及其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6]参见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 [7]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则指在诉讼程序中各种主体行为的速度及有效性。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复正常,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所谓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做法,确认了贵族不必出庭受审的特权。中世纪欧州的法律更是规定了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因身份而异,男子优于女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29.html -
了解详情
》第七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和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释解与适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⑥史德海《试论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及证明责任分配》,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72.html -
了解详情
恶人先告状时往往便具有在法庭上击败原告,打赢官司,以证明自己无过错、无责任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使被告不愿让原告撤回起诉,而是坚持 》.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 [3]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26.html -
了解详情
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德国,一般的民事诉讼当中,诉讼双方的证明责任的分配是以表见证明这一原则为前提的,在适用表见证明的情形下,被告方当事人所负担的责任, 疑点剖析,南方周末,1999年1月8日第8版 9 张赞宁,论医患关系的属性及处理医事纠纷的特有原则,医学与哲学,2000年第4期 10 胡志强,论医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30.html -
了解详情